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北方地区芦荟保护地栽培

本文为河北省科委芦荟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旨在为北方地区芦荟引种栽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1.品种。芦荟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至今为止,有记载的芦荟品种已达400多个。但是,在这众多的种类中,绝大多数只能作为一般观赏性栽培,并不具备其他功能。所以,在引种芦荟时,首先要注意品种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开发利用较多的芦荟品种,主要有4种,即库拉索芦荟(也称翠叶芦荟),中华声荟(也称斑纹芦荟),木立芦荟(也称木剑芦荟)和上农大叶芦荟。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上述4种芦荟均适合在北方保护地栽培。其中,单株年生长量以上农大叶和库拉索最大,中华芦荟和木立芦荟次之;单株分蘖能力以中华芦荟最强,其次为上农大叶芦荟、木立芦荟和库拉索芦荟;耐寒性则以木立芦荟最强,短时间0℃对木立芦荟没有伤害。生产者在引种时,一定要认清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市场情况,确定种植品种。

2.棚室准备。芦荟喜温畏寒,冬季最低温度小于5℃,便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所以,种植芦荟的温室,冬季保温性能要好。根据我们在不同棚型的比较试验,目前北方地区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即比较适合芦荟生产。该类型温室,投资少,增温保温性能好,夏季降温容易,可满足芦荟周年生长的需要,为芦荟生产的首选棚型。此外,芦荟耐干旱,怕水淹。因此,种植芦荟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棚室。土质应为疏松的砂壤土,如果土壤粘重,需要进行掺砂或细粒炉渣,进行土壤改良。
3.整地作畦。芦荟为多年生植物,种植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农家堆肥3000-4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施肥后灌水,水后耕地,耕地深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耕后待土壤含水量达60%左右时,耙地2-3遍,作畦。种植芦荟要深沟高畦,畦的走向与温室长度呈平行方向,畦面宽100-120厘米,畦沟宽40厘米,深20厘米。
4.定植。芦荟可周年移栽、定植。但实验表明,春季4月上旬左右为最佳定植时期。定植的苗龄以6-7叶苗最好,株行距为30厘米×30厘米,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可采用小苗密植,大苗移栽的方法,即定期间隔取苗,使畦中株距逐渐加大至所要求的距离。芦荟定植时,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60%左右,定植深度以不覆盖最下部叶片基部为宜,过深易引起下部叶片感病腐烂,定植后沿畦沟灌水,畦面不浇明水,遮荫。
5.定植后田间管理。从定植到缓苗结束,一般需要20天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不浇水不施肥,白天草苫间隔掀起,棚内温度保持23-28℃,夜间温度保持13-15℃,湿度维持75%-85%。缓苗期后,沿畦沟灌水一次.同时及时松土除草,并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随着气温升高,草苫可逐渐除去,棚膜上加盖75%的遮阳网遮荫。5月到11月为芦荟生长旺盛时期,此期间追肥3-4次,肥料种类以腐熟有机液肥(麻酱渣、饼液肥、人粪尿等)为主,加入0.1%的磷酸二氢钾,施用时有机液肥要稀释10-15倍.追施部位要离开植株基部。结合每次追肥浇水一次。在7、8两月,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还要补浇1-2次,同时打开后墙通风口,通风降温。
6.越冬管理。芦荟原产热带地区,低温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保护地芦荟栽培,只要棚室性能良好,管理得当,一般都可安全越冬。首先在结冻之前挖好防寒沟,一般沟宽1米,深1米,沟内填满马粪等保温材料。其次在12-2月,控制浇水,加强中耕保墒增温,喷施0.1%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
7.病虫害防治。芦荟本身含有芦荟大黄素,且芦荟叶片表皮角质化程度很强,所以芦荟很少发生虫害。主要病害有芦荟黑斑病,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属,主要症状表现为初期叶片上产生丝状污斑,后期发展成黑褐色近圆形病斑,病斑处凹陷。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减少喷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夏季保留棚膜防雨和遮阳网遮荫。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
8.采收。一般栽培一年半以上的芦荟,即可开始采收。从第一次采收到采收高峰期,为2-4年。达到采收期的芦荟,一般每2个月采收一次,每次每株可采割2-3片叶。采收时,从叶片与茎的交接处用刀在叶片基处割开一口,然后用手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