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人物相关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丁诵先,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侍读。咸丰二年(1852年),张之洞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一名。同治三年(1864年)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以后,他曾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职务。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整顿学风,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颇得众望。他任四川学政时,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阮元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手订条教,并撰写《輶轩语》、《书目答问》两本书,以教导士子应读什么书,应怎样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这两本书在当时和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张之洞是哪里人呢?

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人物事迹简介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的名言?

 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2、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
  3、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
  4、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
  5、鄙人性情,向来专作独任其难之事,尤专作费力不讨好之事。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7、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


张之洞的名言是什么?

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张之洞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勿惮劳,勿恃贵——张之洞 《诫子书》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张之洞与日本之战,可战胜而不可战败,或一时败之,战术败之,然坚持弥久,终必胜之,所谓战略胜之者也。——张之洞 《走向共和》工为体,商为用。——张之洞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张之洞木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张之洞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张之洞 《轴轩语·语学》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张之洞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张之洞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张之洞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张之洞鄙人性情,向来专作独任其难之事,尤专作费力不讨好之事。——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