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蔡挺

蔡挺的个人经历

1977年高中毕业,留校任教一年,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进入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感光合成研究室任工程师,专题组长,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人事处处长,院长助理,高工;1997年起任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感光处处长,重大项目办副主任。其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毕业。任蓝星集团总公司科技规划办副主任,科技总院院长,发展规划办主任;总经理助理。历任国家感光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化工部感光材料检测中心副主任。

蔡挺的个人经历

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宁波市第二医院院长,宁波市医学会急诊分会感染学分会副主任委,从事呼吸病和急诊医学临床医疗和教研工作近20年,先后赴上海和德国学习深,专研于重症监护与严重。曾获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和宁波市“十佳杰出青年”称,入选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仁心学科带头人和宁波市 “42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

蔡挺《喜迁莺》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迁莺原文: 霜天清晓。望紫塞古垒,寒云衰草。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垅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塞垣乐,尽双鞬锦带,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灵遐布,骄虏且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尊频倒。 诗词作品: 喜迁莺 诗词作者:【 宋代 】 蔡挺


蔡挺《喜迁莺》的全诗翻译是什么?

边塞秋晓,霜天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战马在风中嘶叫,边鸿在月下呜叫,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都说皇恩应报。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也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而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附。但在太平时期,我却叹息岁晚难归、年华空逝。边境平静了,暂且尽情欢乐,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喜迁莺·霜天秋晓《喜迁莺·霜天秋晓》是宋代词人蔡挺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边塞词。上片由景写到人,情绪从低抑到高昂,描绘出边塞景色的凄清和戍边将卒慷慨报国的热情;下片采用对比手法,表现戍边将士立功报国的共同心愿。全词慷慨雄豪,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歌咏了戍边生活、抒写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作品原文:喜迁莺1霜天秋晓,正紫塞2故垒3,黄云衰草。汉马4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5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6锦领,山西7年少。谈笑。刁斗8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9。圣主10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11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1]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万年枝》、《春光好》等。2、紫塞:长城边塞。3、故垒:边塞的旧营垒。4、汉马:指宋朝边防军的战马。5、铁衣:铁甲。6、橐(tuó)楗(jiàn):橐,袋子;楗,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7、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8、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9、平安耗:报平安的消息;耗,消息、音信。10、圣主:此处指宋仁宗赵祯。11、岁华:时光,年华。[2-3] 白话译文:边塞秋晓,霜天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战马在风中嘶叫,边鸿在月下呜叫,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都说皇恩应报。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也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而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附。但在太平时期,我却叹息岁晚难归、年华空逝。边境平静了,暂且尽情欢乐,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4] 创作背景:宋仁宗嘉祐年间,蔡挺曾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太守,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为朝廷立下大功。不久,他又调任渭州(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太守,渭州是抵御西夏进犯的前哨,生活艰苦,必须时时提防西夏军队的骚扰。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蔡挺训练出一支能征惯战、训练有素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边境的安全。于战斗间隙,蔡挺写就这篇词。[5]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篇词词人从塞上秋来的异样风光入笔,展开对边防军旅生活的铺陈,表现了将士们立功报国、以苦为乐的精神,同时也是渴望保家卫国却无用武之地的自我宽慰,使得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上片描写的是北方边塞深秋景象。首言“霜天秋晓”,时令已届“白露为霜”的深秋,天刚拂晓。一个“正”字,领起景物环境的描绘。“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景物对举,色彩斑烂。表明词人立足之处已是边防关塞,景物萧瑟苍茫。接着用工整的对句,由环境景物描绘,进入军旅生活的铺陈。“汉马嘶风,边鸿叫月。”宋朝边防军的骏马正迎着凛冽西风呼啸,是对战斗的向往;南归的鸿雁,在边庭拂晓时的月下飞鸣,给苍茫边塞增添了几分凄清。作为身先士卒的统帅,词人身上的铁甲奈不得陇上早寒,故称“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两句通过悲壮的军乐军歌,揭示了边防将士的心理。在“朕即国家”的当时社会,人们视君王与国家为一体,一个“尽”字,突现报效君国为国戍边是全军上下的心愿。正由于以身许国,万众一心,尽管置身早秋的异域,历尽边地的艰辛,人人都能以戍边为乐。“塞垣乐”三字,洋溢着战斗乐观情绪。一字千钧。“尽櫜鞬锦领”句,描写将士们的装束。又一“尽”字,既见所有将士的飒爽英姿,又见全军上下的严明风纪。“山西年少”四字,点明这英勇的行伍,是由华山以西的少年组成,收束上片。下片描写词人渴望保家卫国以及无法消遣的愁思。用“谈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进一步展现以“塞垣”为“乐”的英雄群象。“刁斗尽”,意味着夜尽天明以照应篇首。“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既表明敌情及对敌情的警惕、戒备,又表明边防线上没有战争冲突。“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寇尚宽天讨”。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这是对“圣主”神宗赵顼的歌颂。“骄寇尚宽天讨”句,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又为词人那老却英雄的愁思伏笔。将士渴望报国立功,圣主对“骄寇”却“尚宽天讨”,在这一对矛盾面前,身先士卒的词人,倍觉无有用武之地,故有“岁华向晚”时的“愁思”和“谁念玉关人老”的嗟叹。语辞婉转,含义深沉,是全词眼目所在。这几句,是词人的自我宽慰。“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意谓趁着边庭没有战事,姑且为欢作乐,用“金樽频倒”来浇灌“岁华向晚”的愁思,享受玉关闲置的太平岁月。全词突出表现戍边将士立功报国的共同心愿与以苦为乐的战斗精神,倾诉了帅驻边关唯恐时光空过、老却英雄的忧愁。景物描绘有声有色,形象刻画神采飞扬。言词流利婉转,风格含蓄深沉。词人通过这首词暗讽边防政策的不力又讴歌盛世的太平、渴望早立边功又不安久戍,耐人寻味。十分鲜明表现出词人不愿闲置边地的心思和愁绪。[1] 作者介绍:蔡挺(1014-1079),字子政,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北宋时期爱国将领、词人。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宋神宗即位时,加天章阁待制,知渭州。治军有方,甲兵整习,常若寇至。宋熙宁五年(1072年),拜枢密副使,卒后谥敏肃。著有《裕陵边机处分》、《教阅阵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