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汉语的问题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谁能告诉我,在古代汉语中,“我”和“吾”用法的区别?
解析:
我 wǒ 【代】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吾 wú 【代】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何谓古代汉语?
只是分享一下心得,如说错了,请赐教。 其实古代汉语又是指古代汉族哪种语言呢?是指中原,即统治者使用的文字语言,皇帝,官员及朝廷用的语言文字。 会不会其实古代根本没有统一的语言,现在的方言都是继承自各地的方言呢?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但语言就不能统一,只是以当权者的语言为官话,民间就各因地域而说地方方言。直至民国才统一语言,以普通话为国语(有别于京片子,北京话),亦规定所有学校以普通话教学,现在中国可以说是语言统一了,但各地仍保留着自己的方言,例如︰上海语,潮洲语等。 古代汉语规范是虚构吗?不是。汉语是指 *** 用的语言,即是你见到的古文,古代,一般是指汉及以前的朝代,当中的作品,主要是经、史、子、集。其实每个朝代的古文都各有特色,最明显是楚辞用「兮」字,左传用词简洁等。当时没有句子结构这个课题,写作的技巧亦因人而异,只是后人从很多当代的作品作出比较,整理,归纳出一些写作模式,而名之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除了讲文字外,亦包括发音。其实中文字有自己的一套音标,早于宋代已出现,你可翻查「广韵」一书,此书于宋朝写成,它列出了声母,韵母(德(声母)红(韵母)合为「东」字的发音),并标示出语音在各朝代的变化,(例如︰由双唇音转为单唇音,如蓬字)。其实语音及文字的运用一直在转变,所以你会见到好多古籍都有好多唔同时代的注,就是要让当时的人睇得明古籍。而后人亦从研究这些注中,归纳出文字及语音的转变。 广东话或其他方言较接近古代汉语。是。广东话保留了很多古文的词语和发音,好似「烂泥扶唔上壁」的「壁」,广东话唔会读 「迫」音。老师仲话,好多在先秦时用的字,广东话都保留了其原意,亦一直沿用,但白话己作另外一个表达了。由于普通话取消了入声,令到普通话同古汉语的 “佢 ” 离拉远了,而广东话仍然保留入声字,所以用广东话读诗词会好听好多,因为诗词有入声字,由此亦可证明广东话较接近古代汉语。至于其他方言,我唔懂,所以唔敢说。 据我所知普通话的概念也是民国后才有。其实语言唔会突然之间走出来的,必定是发展出来的,普通话的根基来自北平话同清朝的官话(mandarin),所以你有时会见到现在仍有人用mandarin 作为普通话的英文译名。只不过将它更为系统化同用现代音标罢了。
古代汉语即系文言文罗
不管那一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方言。在过
由于传媒资讯不发达
只要地域上稍有不同
连口音都有差别
更别说是文字了。 在中国
口音虽然有所不同
幸好秦代统一了文字。所以
一种书写文法逐渐形成了。自然
这种文字
一定和各地的方言有所差别。在发展下
几乎没有一种方言
是与文字完全一样的。 由于古代的文字是用竹简记载
所以文字更趋于简洁炼浄
不过由于写文章都是读书人的事
所以在书写和阅读
都没有问题。 古代汉语一词
是白话文 "我手写我口"出现才有的。古代汉语
就是与白话文(现代汉语) 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法而已。 由于文字和语言结构是演化而来
不是一个人定的规则
所以本来好像是没有规范。不过
现在我们看到的古代汉语
都己有"约定俗成"的习惯了
所以
只要你买一些"古代汉语"的书籍
你会知道更多。
所以的拼音
所以的拼音是:suǒ yǐ。所以,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uǒ yǐ,意思是因此、因而。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忘乎所以所用;用来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原因;缘故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以的出处:(1)《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2)《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3)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4)《韩非子 五蠹》: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所以的拼音
所以的拼音:[suǒ yǐ] 。
所以,读音是suǒ y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因此、因而。
释义: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8、所作,所为。
所以造句:
1、所以,你把你所有的钱都花在这里了吗?
2、所以,在本技巧中我将不讨论它们。
3、因为他想要顺利地考上大学,所以他每天都很刻苦努力地学习。
4、年前,我就一直很喜欢英语这门课,因此还到了专门的英语学校学习,所以才造就了今天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