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嫦娥三号全景公开

玉兔号月面探测中有哪些科学发现

玉兔号月球探测车在C1陨石坑周边进行了114米的地质实测,取得了丰富而珍贵的月球地质资料。由“玉兔”车携带的测月雷达探测到的数据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区表面下至少分为9层结构,这表明在那里曾有多个地质学过程发生,对于探索月球的岩浆演化历史和后期改造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50摄氏度,黑夜时低至零下180摄氏度。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利用导热流体回路、隔热组件、散热面设计、电加热器、同位素热源,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转也是28天。这意味着,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


玉兔号在月球上有哪些科学发现?

玉兔号在月球探测中的科学发现有如下:玉兔号月球探测车在C1陨石坑周边进行了114米的地质实测,取得了丰富而珍贵的月球地质资料。众多科学家根据这些资料工作的成果,发表在了世界顶级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上。由“玉兔”车携带的测月雷达探测到的数据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区表面下至少分为9层结构,这表明在那里曾有多个地质学过程发生,对于探索月球的岩浆演化历史和后期改造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成果。玉兔号的技术突破:在此之前,世界上发射并成功运行的月球车有5辆,其中两辆是无人探测月球车,均为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月球车1号和月球车2号,三辆是有人驾驶的月球车,是美国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也是无人驾驶月球车,质量约140kg,与苏联的月球车相比是“小个子”,小而精悍,能完成任务就行了,也节约成本。无人月球车难度更大,因为上面有很多仪器,要保证在无人的状态下行驶,仪器能正常工作,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主要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扩大航天员在月球上的活动范围,上面基本没有什么仪器,由航天员驾驶行驶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距离上次月球车登月已过去近40年,电子设备、探测仪器都非当年可比,无论是材料、驱动系统的选择还是探测仪器,过去都不可能有,因此中国的月球车比之前的先进是肯定的,尽管某些方面不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但肯定不完全是上世纪70年代的重复。

“玉兔号”是什么样的月球车?

“玉兔号”是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上的月球车,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以下是它在月面探测中的一些科学发现:

月表物质组成:玉兔号的月表探测数据表明,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与地球上的岩石类似,但其成分分布存在差异,例如玄武岩分布比例较大。

月球地质:玉兔号发现了一些新的地质结构,例如月球表面的一些陨石坑内存在山丘和断崖等地形。

月球环境:玉兔号的月面探测也观测到了月球的磁场、粒子辐射、尘埃环境等,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月球内部结构:通过观测月球地震,玉兔号还揭示了月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

这些科学发现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月球表面和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码字不易,希望能帮到您! 求采纳...


中国月球车玉兔号有什么新发现

中国月球车“玉兔”取得了突破性发现,证明了科学家几十年来思考的问题:月球有月幔层。

科学家一直猜测月球的月壳下有一层月幔,就像地球一样。但是,60年来的月球探测,包括美国的“阿波罗”探月任务,都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点。虽然有线索,但都没有直接证据。
“玉兔”在着陆点附近收集的地表样本中发现了橄榄石,这种绿色的结晶矿物像地球上的地幔一样,通常可在地下深处发现。

进一步分析表明,橄榄石并非出自发现地,而是源自附近72公里直径的陨石坑。

报道称,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多于面对地球的正面,流星撞击很可能穿透月幔,将矿物抛射到地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