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回娘家简谱

长亭外古道边葫芦丝 简谱

长亭外古道边葫芦丝简谱如下:长亭外古道边出自歌曲《送别》。送别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扩展资料《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葫芦丝简谱怎么看?初学者!

学会简谱就能看葫芦丝乐谱。
一、如何识记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mi fa sol la sido
音的高低:简谱区别音的高低,是用添写高低音点来记录音的高低。
记写在音符上面的小圆点叫做高音点,带有一个高音点的音符叫做高音,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带有两个高音点的音符叫做倍高音,表示高两个八度演唱;
记写在音符下面的小圆点是低音点,带有一个低音点的音符叫做低音,表示低八度演唱。带有两个低音点的音符叫做倍低音,表示低两个八度演唱。
音符的上下都没有小圆点的音符叫做中音。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音的长短:在简谱中,音的长短是在通过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加在音符后面的线,叫延时线,每增加一条延时线时值增加一拍。
如:
全音符(在音符后面加三条短横线) 5 -- -- -- 唱四拍
二分音符(在音符后面加一条短横线)5 — 唱二拍
四分音符(音符的后面或下面都不加线)如: 5 唱一拍

加在音符下面的线,叫减时线,每增加一条减时线时值减少二分之一。
如:
八分音符 5 (在音符下加一条短的横线) 唱半拍
十六分音符 5(在音符下加两条短的横线)唱四分之一拍
三十二分音符 5(在音符下加三条短的横线)唱八分之一拍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音符(或休止符)后面加小圆点来延长该音符的时值。加在音符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带有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它前面那个音符的二分之一时值。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休止符(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 0 的数目的方法来表示。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四分休止符:0
八分休止符:0 (下加一横线)
十六分休止符:0 (下加二横线)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以上所介绍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进一步学习请参见有关教材。


中国十大民歌

中国十大民歌如下:1、《茉莉花》2、《紫竹调》3、《在那遥远的地方》4、《半个月亮爬上来》5、《康定情歌》6、《敖包相会》7、《天涯歌女》8、《蝴蝶泉边》9、《草原之夜》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国民歌的特点在民歌中,劳动歌产生的最早。这种古老的劳动歌,历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劳动歌。在劳动中,到处都有劳动歌:搬运劳动中有装卸号子、板车号子;水上劳动中有行册号子、捕鱼号子,建筑劳动中有打夯号子、代木号子等。早期的劳动歌调子比较固定,歌词比较单一,有的则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呐声,在劳动中起着号令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动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呼喊号令,而且还描写劳动的过程,表现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相关的生活情态和风俗特征。除了劳动民歌,有相当数量的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困转,花逢蜜蜂朵朵开”。这优美抒情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烈相求、亲密相爱的情意。

中国民歌有哪些?

1、《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毛主席、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独唱原唱者为贠恩凤,后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该歌曲是一首以陕甘民歌作为表现形式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3、《浏阳河》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首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超女周笔畅的一首《浏阳河》又为这首老歌赋予崭新的内容。4、《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5、《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中国全国多个省份传唱的民歌,歌曲采用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歌词经加工修改,最后定为四段。歌词一共有10段。是为庆祝苏维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