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门客的意思

古代门客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门客文化门客按其作用不同分为若干级。最低一级只到温饱的程度,最高级别的门客则食有鱼,出有车。门客主要作为主人的谋士保镖而发挥其作用,必要的时候也可能发展成雇主的私人武装,关于霸主的问题,因周朝自夷王起,礼乐不明,诸侯始强大。互相征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一些小的诸侯国屡受少数民族入侵之苦。因此一些大的诸侯国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吸纳一些同盟,形成了以自己为首的政治集团;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经常为争夺霸权而爆发战争。作为霸主的国家,对其盟国有着统治权。它的属国是要向它进贡的,权贵家里豢养的帮闲或办事的人:养门客数十人。

门客是什么意思古代

门客是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能技能的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其实就是人才储备库。在当时收养门客之风盛行。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
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香港古时候叫什么?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据说,“香港”当时只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村落。这座小村落靠近大海,村里有一条小溪流注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湾。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香江”作为香港的别称。
二、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关。那时,香港这座小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因为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出去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同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的人们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皇帝便下令杀了村长,村民们四散逃走,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在香港逐渐消失了,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三、香港的得名同一个名叫香姑的女人有关。据说香姑是一个海盗头目的妻子,丈夫死后,她继续在这座小岛上拉起人马占岛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这种说法,看来有些离奇。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的称呼,最后,到了本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对于以上三种不同的说法,多数人赞同第二种,认为“香港”是因转运香料而得名,不过,三四百年前鼎盛的制香、运香业,除了给香港留下一个芬芳的美名之外,到今天已经没有其他什么痕迹了。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人这一辈子,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古人就根据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更形象、诗意的表现了人们在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关于年龄,我们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等常见说法。这里小编就把在古代什么样的年龄段叫什么样的名称,其中许多称谓也是有男女之分的一一分享给大家。0-1岁: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赤子——刚生的婴儿。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3-8岁:垂髫(tiáo)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龀”指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由此称。“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8-14岁: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10岁以下:黄口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10岁:幼学、外傅之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男子13岁:舞勺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男子15岁:束发,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男子15-20岁:舞象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仍如上面所说的,将瓜字破为二字。男子20岁:加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30岁:而立、始室、克壮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立,“立身、立志”的意思。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40岁:不惑源自孔子言论,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耳顺——源出孔子言论;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六十年周而复始。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61岁:还历寿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从心——源出孔子言论;古稀——源出杜甫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致政之年——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官员辞职归家。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代指。80岁:伞寿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90岁:鲐背、冻梨表示老年人皮肤状态,见前文。99岁:白寿百少一为“白”,亦99,故借指。100岁: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需人养护。《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140岁:双稀、双庆古稀70岁,双稀即二倍、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