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初新志文言文翻译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张潮编辑。张潮,字山来,新安人。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虞初新志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房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简介 《虞初新志》短篇小说集,清初张潮编辑。张潮,字山来,新安人。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等。 小说以虞初命名,始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虞初周说》,张衡《西京赋》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虞初旧释人名,但明人搜集《续齐谐记》和唐人小说八篇,刻为一书,命名《虞初志》,《四库全书总目》作《陆氏虞初志》,直以虞初作书名。后汤显祖有《续虞初志》4卷,邓乔林有《广虞初志》4卷,大抵裒集前人文章,非自撰写。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也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后郑澍若又有《虞初续志》12卷。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如魏禧《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就更是真实记载。《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戏记》等,最为突出。 《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s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有康熙年间刻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虞初新志原文及翻译
虞初新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也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哑不能说话。甲申年明朝灭亡,父亲随着去世。人屋继承父志,也喑哑不能说话,他身边跟随着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如果合他的心意,人屋就点点头,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摇摇头。对宾客他用手表示寒暄之意,听人讲古今的事情,听到会心处,则不出声地发笑。这么着过了十多年,他便抛离家庭做和尚,自己取了个号叫“雪个”。没有多久就患了癫狂病,起初是伏在地上低声哭泣,过了一会就仰天大笑,笑完,忽然又不断跳跃,大声叫号痛哭。有时敲着肚皮高歌,有时在集市上乱舞。一天之内,癫狂之态种种不一。集市上的人讨厌他的扰乱,就用酒将他灌醉,他的癫狂也就停止了。过了一年多,他的病有了好转,就更号为“个山”。过了不久又自己抚摸着头顶说:“我已经做了和尚,为什么不用驴命名呢?”便改号为“个山驴”。过了几年,妻子儿女都死了。有人对他说:“断绝对祖先的祭祀,这可不是用来做先祖后代的办法,你难道不有所害怕吗?”个山驴便感慨地蓄发娶妻生育后代,并号为“八大山人”。他自己说:“所谓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为大,而没有比我大的。”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嗜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爱画,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画片刻就画成了,他酒醒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外史氏说:“山人果真癫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都是从他醉后得。译文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也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哑不能说话。甲申年明朝灭亡,父亲随着去世。人屋继承父志,也喑哑不能说话,他身边跟随着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如果合他的心意,人屋就点点头,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摇摇头。对宾客他用手表示寒暄之意,听人讲古今的事情,听到会心处,则不出声地发笑。这么着过了十多年,他便抛离家庭做和尚,自己取了个号叫“雪个”。没有多久就患了癫狂病,起初是伏在地上低声哭泣,过了一会就仰天大笑,笑完,忽然又不断跳跃,大声叫号痛哭。有时敲着肚皮高歌,有时在集市上乱舞。一天之内,癫狂之态种种不一。集市上的人讨厌他的扰乱,就用酒将他灌醉,他的癫狂也就停止了。过了一年多,他的病有了好转,就更号为“个山”。过了不久又自己抚摸着头顶说:“我已经做了和尚,为什么不用驴命名呢?”便改号为“个山驴”。过了几年,妻子儿女都死了。有人对他说:“断绝对祖先的祭祀,这可不是用来做先祖后代的办法,你难道不有所害怕吗?”个山驴便感慨地蓄发娶妻生育后代,并号为“八大山人”。他自己说:“所谓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为大,而没有比我大的。”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嗜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爱画,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画片刻就画成了,他酒醒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外史氏说:“山人果真癫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都是从他醉后得。
八大山人指的是哪些人?
朱耷(1626~1705)
中国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一生清苦,命运多舛,这形成了天才艺术家必须的人生苦难,更造就了他的艺术价值。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八大山人指的是哪些人
这不是指哪些人,只是一个人的别号——朱耷。朱耷(1626~1705) 中国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一生清苦,命运多舛,这形成了天才艺术家必须的人生苦难,更造就了他的艺术价值。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来源:http://baike.so.com/doc/2555123-2698629.html
八大山人传的原文
八大山人传邵长蘅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兰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驰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澹公语予,山人有诗数卷,藏箧中,秘不令人见。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皆古雅。间杂以幽涩语,不尽可解。见与澹公数札,极有致,如晋人语也。山人面微赪丰,下而少髭。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曰人屋、曰驴屋驴、曰书年、曰驴汉,最后号八大山人云。澹公杭人,为灵岩继公高足,亦工书,能诗,喜与文士交。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瘖,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予与山人宿寺,中夜漏下,雨势益怒,檐溜潺潺,疾风撼窗扉,四面竹树怒号,如空山虎豹声,凄绝几不成寐。假令山人遇方凤、谢翱、吴思齐辈,又当相扶携恸哭至失声。愧予非其人也。原文见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常州先哲遗书》第五十七卷《青门集》之《青门旅稿》卷五《八大山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