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陆羽与茶经ppt

陆羽与茶经的故事

  陆羽被称为中国的茶圣,陆羽与茶经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的小 故事 的,陆羽与茶经之间还有什么故事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陆羽与茶经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陆羽与茶经
  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 总结 、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 经验 ,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 方法 ,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 饮茶 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 百科 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 文化 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武则天对饮茶的见解
  武则天是否雅好饮茶,正史从无记载。我曾屡去陕西乾陵,参加唐代文化旅游研讨会时,游览那气势宏伟的女皇与李治的合葬墓时,曾向该博物馆提出,是否能够承办一次唐代茶文化研讨会……他们回答说:在乾陵出土文物和有关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发现这两位皇帝与茶有关的史料,这就让我不好强求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偶尔翻阅闲书,据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说,武则天博学有著述之才,但是对茶却生性讨厌,曾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收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研读此话,意为茶在短时间内对调理人体有益,但长期饮茶,可能导致耗损体质,不可享用。

  饮茶利多弊少是毫无疑问的。在唐代,茶已是药品、饮品、供品、礼品、禅食、商品,茶更是政治。武则天生前非常注重养生,她认为茶的弊大于利,这是她以茶养生的局限性。但从饮茶利弊之论引申到对祸福隐匿的理解,比喻福易见而祸难见,从而成为像武则天这样的帝王者在政治手段上的鉴戒,让人领略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辨与策略。

  武则天是国人茶余饭后百议不厌的人物,时下荧屏中泛滥成灾的帝王戏,更是把她炒得很热。武则天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彟的女儿。唐太宗贞观11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长子李弘,晋为昭仪。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到昭仪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被下,嫁祸于王皇后。655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武氏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高宗死后,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中,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也是事实。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天,武氏死于东都上阳宫,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则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乾陵的无字碑,是遵照武则天遗嘱所立。站此碑下,众说女皇功与过已无关紧要了。冲茶不过有两种姿态:浮与沉;喝茶人不过有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就是一杯茶,茶道不远人,这位女皇就充满了阴柔与血腥的两面性啊!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了什么道德?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一个观点: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意思是茶叶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在《茶经·五之煮》也提到: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意思是茶的性质比较节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一、观点提出的背景陆羽所提出的观点,是在唐宫的人喜欢用金银茶具来煮茶的情况下,所以陆羽所表达的观点我觉得是更偏向于他觉得任何人都可以饮茶,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下到贫贱的农民,他觉得茶这个玩意适合有节俭美德的人来品尝,重点不在于一定要用什么高贵的茶具来煮茶,即使是最简单的茶具也是可以煮茶的。茶在陆羽看来是个大众化的饮品。二、借茶表明俭德陆羽借了茶的特性,那就是水加多了茶味就淡了,水少了茶味就浓了,说明茶与水的关系必须是恰恰正好才能好喝,也就是说水是没必要多的。陆羽借着茶的特性表明了对节俭美德的赞美,这也说明陆羽本人也是个崇尚节俭的人,这是他要借茶经表达出来的。三、茶经的意义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把茶的制作工艺,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和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等抒写的很清楚的一部关于茶的书籍,是茶如命的陆羽把他一生所了解的关于茶的知识汇聚在这本书里。将普通的茶升格为一种美妙的艺术,把茶文化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当人们需要查阅和茶有关的资料时,还是会用到《茶经》,这部古书的知识时至今日也时常可以用到,这本书也展示了陆羽非凡的写作能力,为人们展示出一个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