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中国迁都论

中国迁都论的事件背景

北京曾经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亚洲开发银行2006年12月15日在印尼日惹召开的一个关于城市空气质量的环境会议上发表报告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为每立方米142微克,与西安、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和印度首都新德里一起成为了亚洲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大城市,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水平的4至7倍。朱镕基总理在任时就感叹中国有可能因沙尘暴而迁都。包括耗费巨资的南水北调方案也可由迁都节省巨额资金。 北京有超过500万辆汽车,被称为“首堵”,网民戏言“中国堵车哪家强?”2010年12月13日,上海社科院学者沈晗耀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将其表述称之为“迁都治堵”,认为不论将首都迁往何处,都会是再造一个“北京城”,对于治堵本身并非治本的良药。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特大暴雨袭击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短短两个多小时,一条道路变成了河流。有位市民回忆“有个人被水流卷走,挣扎中,一辆车被水流推着向他撞过去,虽然他避开了,但还是被水裹挟着冲走了”。此次特大暴雨,致使79人遇难,10660间房屋倒塌,全市190万人受灾,其中房山区80万人,经济损失116.4亿元。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水是否通畅除了地下管网需要足够粗大之外,还和其与地面相连的井口井盖设计及垃圾管理有很大关系。大雨如注之下,如果马路上的出水井口不够多,井盖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能力不够,或者排水口被垃圾(树枝树叶或塑料袋等)糊住无法排水,就很难避免积水和内涝。因此,地下管网和地面设施的统一设计科学管理至为重要。凤凰卫视评论员吕宁思说”大自然的一些挑战或者突袭,给我们城市设计及管理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教训“。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北京的“人口爆炸”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截至2007年6月底,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到1204万,流动人口总量为510.7万,全市实有人口总数已经超过2000万,甚至连2007年年末全国楼市都不太景气的时候仍然是“一片大好”。人口膨胀引起了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和老城拆迁使古都的文化风貌遭到严重的破坏。首先是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计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13.35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年将缺水12.62亿立方米。由于北京长期超采地下水,到2004年,已经形成了以朝阳区为中心的约16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并引起地面沉降,道路塌陷等问题。永定河,潮白河,出现多次断流。

迁都的基本概念

迁都 qiāndū[move the capital to another place]同义词:幸驾首都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的会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迁都背后的原因亦可以涉及很多原因。旧的首都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经济、军事、地震等)而逐渐丧失其重要性。朝代的交替也可能代表首都的迁移,例如中国古代的迁都,西周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东周,唐末朱温要挟皇帝从长安迁移往东都洛阳。也有按照领土变更或扩大而迁移首都的例子,例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或东西统一后的德国(波恩—柏林)。或是像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缅甸、韩国、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南苏丹等重新建造城市移转首都,平衡国家发展的例子。 日本规划从现在距离火山较近的东京迁都到中部安全区域。

迁都争论的事件经过

198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汪平首先提议共和国首都需迁离北京。1986年,又有学者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引发了民间和媒体热烈讨论。 2006年3月,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案,将首都迁出北京。2007年11月,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称“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2010年9月17日当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主持《新闻1+1》中,以“令人崩溃”,“惨不忍睹”,“世纪之堵”的字眼来形容,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2010年12月13日,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当着媒体面公开发表“迁都”言论,“要想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2015年6月,有川籍学者提出,迁都还需待时日,但若真要迁都,新城选址的地点不会像某些“专家”说的那样在南方地区,而更应该在西北地区或秦岭以北的中原地区。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份功能。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四是“迁都”论,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让北京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

迁都争论的外国实例

1960年4月21日,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1970年,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迁至伊斯兰堡,1972年,伯利兹首都伯利兹市迁至贝尔莫潘,198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迁至亚穆苏克罗,1991年12月,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迁至阿布贾,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1999年7月1日,德国首都波恩迁至柏林,2005年11月7日,缅甸首都仰光迁至内比都。2017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计划迁至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 2020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计划迁至太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