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酸雨的由来

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酸雨是指雨水或降水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气体或酸性颗粒物质所致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包括:1. 二氧化硫(SO2):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是酸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 氮氧化物(NOx):汽车尾气、电厂排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与气氛中的氧反应形成二氧化氮(NO2),进一步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硝酸,是导致大气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3. 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甲烷、乙烷等。它们在大气中被氧化成臭氧(O3),臭氧又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前体物质。4. 氨气(NH3):来自肥料、畜牧废弃物等的放射,是酸雨的另一个来源。5. 氯气(Cl2)和氟气(F2):主要来自制冷剂、氯氟烃等,对酸雨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这些物质通过大气层传输,在潜入雨水中后使其呈酸性,导致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我们的环境和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低碳绿色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二氧化硫。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煤中含有硫,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二氧化硫,此外煤燃烧过程中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为一氧化氮,继而转化为二氧化氮,造成酸雨。工业过程,如金属冶炼:某些有色金属的矿石是硫化物,铜、铅、锌便是如此,将铜、铅、锌硫化物矿石还原为金属过程中将逸出大量二氧化硫气体,部分回收为硫酸,部分进入大气。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在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像天空中闪电,氮气变成二氧化氮。不同的车型,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多有少,机械性能较差的或使用寿命已较长的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要高。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2、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全球三大酸雨区是:西欧、北美、东南亚。

酸雨的由来

酸雨的形成原因:1、人为因素;2、自然因素。

1、人为因素: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有大量二氧化硫排放,生活中燃烧煤炭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这些都是造成酸雨的直接原因。

2、自然因素:土壤中的动物尸体和干枯的落叶都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某些硫化物,接着再转化成二氧化硫。火山喷发时也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出。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酸雨分硝酸型和硫酸型,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大多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简介: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酸雨区;pH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拉萨、西宁、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为什么会形成酸雨呢?酸雨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酸雨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酸雨形成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酸雨形成的原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兆亩唯过程: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₂、NO经气相反应生成H₂SO₄、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SO₂、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₄2⁻和NO3-;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SO₂、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₄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族培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水酸化。  (不论是从克拉玛依距离103团的距离还是近期克拉玛依的环境质量,都不会对103团的空气及农作物造成影响)  酸雨的危害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据报道,“千湖之国”瑞典因酸雨,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有1.8万个湖泊酸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已死亡过半。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金属受耐罩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  酸雨的防治方法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治理措施  世界上酸雨最严重的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后,终于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经过多次协商,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为了实现许诺,多数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制订了减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规。例如,美国的《酸雨法》规定,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万吨/年,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年,到1994年减少到230万吨/年,等等。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