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的简介20字以内

司马迁的20字以内简介: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经历:1、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2、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 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 ,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3、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4、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的简介20字以内

司马迁的简介20字以内:《史记》作者,被誉为史学鼻祖。扩展资料: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出生于陕西咸阳,自幼聪明好学。司马迁少年时读书勤奋,后曾任太子舍人、昭帝侍讲等职。他著有《史记》等巨著,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政治上,司马迁主张以法治国,反对李斯的法家思想,这让他遭受到当时的政治打压,曾被夺官并流放。但后来司马迁被宽大处理,赦回朝廷。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史学巨匠”、“历史学之父”。

有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约公元前 145年 --- 约公元前 87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年朔二年)19岁,从夏阳迁居长安。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24岁,为郎中。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获白麟。司马谈始修《太史公书》。《史记》原计划记事止于此年。《史记》《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后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三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史记》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