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海棠诗句意思
1. 苏轼写的关于海棠的诗句
2. 苏轼关于海棠的诗句
苏轼写的关于海棠的诗句 1.苏东坡写的古诗—海棠(简析)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
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
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2.苏轼写的诗《海棠》
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3.苏轼《海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4.苏东坡写海棠花的诗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海棠》年代: 宋 作者: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海棠诗句苏轼
东风袅(niǎo)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空蒙:一作“霏霏”。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6.关于海棠的诗句有哪些
“东风袅袅泛崇来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宋·苏轼 《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宋·吴潜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源--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清·曹雪芹 《咏白海棠》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bai为底开?”--清·高鹗 《赏海棠花妖诗》
古诗全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代·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同儿辈赋du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zhi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dao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赏海棠花妖诗》 清·高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苏轼关于海棠的诗句 1. 苏轼的海棠诗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风细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写出了海棠昏昏欲睡的特点。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
2. 苏东坡写的古诗—海棠(简析)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3. 关于海棠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给点分吧。
坐的我脖子疼。
4. 关于海棠花的诗句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5. 关于海棠的诗句有哪些
“东风袅袅泛崇来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宋·苏轼 《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宋·吴潜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源--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清·曹雪芹 《咏白海棠》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bai为底开?”--清·高鹗 《赏海棠花妖诗》
古诗全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代·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同儿辈赋du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zhi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dao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赏海棠花妖诗》 清·高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6. 苏轼写的诗《海棠》
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7. 与海棠有关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出自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出自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出自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出自宋·李弥逊《虞美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出自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出自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海棠》古诗 苏轼
苏轼的古诗《海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翻译: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对海棠的喜爱之情,表现了诗人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第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