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春菇

根据对水分的依赖程度,一般将花卉分为哪几类?其水分管理原则分别是什么?

  耐旱性花卉:如仙人掌、景天、玉树、百莲花、虎尾兰、芦荟及大花马齿苋等。这些花卉适应干旱、炎热的生长环境,叶常发生变态,有的甚至退化,花卉体内又具有贮藏水分的结构,因而能忍耐干旱。浇水量一定要少,应掌握“宁干勿湿”原则,以保持盆土偏干为好,否则就容易引起根或茎等器官腐烂,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半耐旱性花卉:如梅花、山茶、杜鹃、腊梅、天竺葵、天门冬及松柏等植物。这些花卉植物叶片多呈草质或蜡质状,或枝叶呈针状。在浇水时应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即等盆土表层全部干了才浇水,浇就要浇透。

  中生性花卉:大多数种类的花卉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如石榴、月季、茉莉、扶桑、米兰、鹤望兰、君子兰、观赏竹及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等。它们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在过湿或过干的土壤中生长不良,因此在浇水上应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所谓“见干”即盆的表层土壤颜色变浅时就要浇水;“见湿”即每次浇水正好把全部盆土都浇透,不能浇成上湿下干的“半截水”。这样的浇水方法,既能满足这类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又能保证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有利于花卉茁壮生长。

  湿生性花卉:如广东万年青、风车草、马蹄莲、虎耳草、蒿蒲、龟背竹、观赏蕨等。

  水生性花卉:如荷花、睡莲、风眼莲等,它们的根或茎等必须在水中才能生存,因此,一定要创造条件,满足它们的要求。


怎样进行春菇管理?

当春天来临,气温逐步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时,冬季无法出菇的休眠菇床可以逐步增加覆土层的水分,调整菇房湿度,以满足出菇需求。春菇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发生,可生产约占总产量30%的蘑菇。到5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较高,加上菇床营养已经耗尽,将不再出菇,或者零星长出的蘑菇太容易开伞而没有商品价值,所以应该结束出菇管理。将床面的堆肥清理干净,菇房进行大通风,修理菇床,为下一次栽培做准备。
为保证春菇生产的顺利进行,除应实施土层处理和发菌管理外,还应注意协调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1)温度管理春菇的管理工作较秋菇困难,其特点是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温度变化趋势由低向高,与蘑菇的生长规律相反,且温差变化较大。比如在长江流域,3月上中旬温度低时仅仅0℃,高时可达20℃以上,4月份经常出现25~30℃的高温天气。因此,春菇管理上,在前期可以参考越冬管理的有关要求,抓好提高和保持菇房温度的措施,调水不可过早,床面不能过湿,防止春寒对菇房的袭击,在阳光明媚的中午,菇棚可采取内部加遮荫网,外部适当揭开覆盖物,利用塑料薄膜吸光提温,通风换气也要安排在中午气温高时进行,尽量减少菇房内温度的波动。越冬菇房配置的增温防寒设施,在早春气温尚未稳定时,不要过早拆除,以利于菇房保温增温。长江流域4月中旬、北方地区5月上中旬以后如出现25~30℃高温,白天要少通风或不通风,夜间多通风,或在通风口悬挂湿布条;此外,可给菇棚或菇房加盖草帘,或在地面泼洒冷水,出菇比较旺盛的菇房也可酌情添加冰块,尽量降低菇房温度,以防高温死菇,为春菇赢得较多的出菇时间。(2)春菇水分调节水分调节是否合适是春菇丰歉的关键。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季干燥多风,菇床经漫长的冬季而失水较多,对水的调节要求也就更高。
春菇期间气温由低到高,出菇由少到多,蒸发量和吸水量也逐渐增加,因此用水量也要随之逐渐增加。经过越冬管理后,蘑菇菌丝的活力较低,前期气温低出菇量也不大,因而春菇菌床调水不可过早、过重。调水过早出菇反而推迟,影响产量;调水过重容易造成菌丝退菌,严重可引起培养料腐烂。春菇开始调水的早晚、多少与菌床的越冬状况密切相关,应掌握以下原则:①对于干过冬的菌丝健旺菌床,调水可适当提早。北方地区可提早到3月初,并采用喷重水的方法;南方地区在2月中旬前后,气温8℃时进行调水。调水时可结合5%的石灰澄清液喷浇菌床,要求水渗到床底,用水量为每平方米5~9升,分2~3天调完,然后保温、保湿10~15天。待床面有新生蘑菇菌丝后,再喷1次催蕾促菇水,5~7天后即可见新生菇。②对于湿过冬的菌丝细弱菌床,调水要晚一些,不可采用喷重水的方法,须勤喷轻喷,缓慢增加土层水分,待气温稳定菌丝萌发后,再增加用水量,促进出菇。(3)翻床措施近几年来,有的蘑菇生产者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又总结出“蘑菇翻床”管理措施,即将菇床培养料颠翻过来,使下层培养料朝上,然后再覆土出菇的方法。一是在菇床倾倒坍塌的情况下,可将培养料移至新菇床重铺,经7~10天菌丝即恢复生长,而且菌丝健旺,这与新菌床透气大或机械刺激菌丝有关,覆土后可正常出菇;二是菌床内有隔层,如培养料过于黏湿厚重,或喷水过量,菌丝因缺氧窒息而萎缩,造成“黑层”或下层培养料不能充分利用,或是不小心喷水过重,使覆土层与培养料层之间形成“夹心饼干”,菌丝短时间内不能重新恢复、爬土,这种情况就需要翻床拌料,重新覆土出菇。有关试验表明,蘑菇菌丝可以从80厘米或更深的深处的培养料中吸取养分,并输送到表层供子实体利用。按国内菌床料层的厚度,不存在菌丝吸取不到下层养分的问题,因而后期翻床拌料并不能增加营养而提高产量。只有在上述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翻床拌料。


春栽和秋栽香菇有什么区别?

春栽和秋栽香菇,是根据栽培季节划分栽培时间的,准确地说春栽香菇,是指春季月份栽培,秋栽香菇是指秋季月份栽培。实际的春栽时间是在2~3月份生产接种,秋栽是在8~9月生产接种。春栽与秋栽的主要差别是:以“开放式接种”为例,春季栽培气温偏低,自然空气杂菌含量低,接种的污染率比较低,而秋栽的自然气温比较高,自然空气中的杂菌含量几乎是全年的最高季节,接种的污染率比较高。再以“箱式接种”为例,无论是春栽或者箱式接种的污染率都是比较稳定的。因为箱式接种工艺具有人造无菌化环境的封闭消毒条件,而传统的开放式接种工艺中缺乏箱式接种工艺程序的无菌化效果控制。按照“塑料吊棚接种的染杂隐患与防范措施”要求消毒操作,对提高开放式接种成品率具有一定效果。
春栽和秋栽香菇的菌种选择差别,需要根据出菇季节气温选择温型或菌龄。例如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的春栽夏秋季节出菇,适宜选择60~70天菌龄的中温早熟品种在5~9月份出菇结束,或者选择90~150天菌龄的中低温品种在7~12月份出菇。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偏低,秋栽香菇品种主要是选择中低温品种适宜在11月~历年5月份出菇,或者选择中温品种在4~9月份出菇。
低海拔地区的春栽香菇主要是冬季出菇,需要选择150~240天菌龄的低温品种,而秋栽香菇主要是在冬季出菇和春季出菇的菌种选择中温偏低菌株,菌龄60~70天,8月底接种11月底出菇。
以上是春栽和秋栽香菇的个人见解,实际应用都需要实验栽培到出菇效果才可以确定。


香菇是秋菇和冬菇哪个种产量高

亲亲您好,从产量来看,秋菇的产量要高于冬菇。根据中国工业农业成果转化平台统计,2017年中国新疆全年秋菇产量为900万吨,将近是冬菇的两倍,冬菇产量仅有450万吨,占比也只有秋菇的一半。此外,中国对秋菇和冬菇的采收方式不同,秋菇采摘量大,还可以采收干菇,这也让秋菇的产量多于冬菇。冬菇的采摘量小,而且必须下雨才能采摘,只能采收湿菇,因此冬菇的产量就显得很少。此外,冬菇在温度低于5℃时就受冻伤,也限制了冬菇的采收量,从而导致冬菇的产量不及秋菇。【摘要】
香菇是秋菇和冬菇哪个种产量高【提问】
亲亲您好,从产量来看,秋菇的产量要高于冬菇。根据中国工业农业成果转化平台统计,2017年中国新疆全年秋菇产量为900万吨,将近是冬菇的两倍,冬菇产量仅有450万吨,占比也只有秋菇的一半。此外,中国对秋菇和冬菇的采收方式不同,秋菇采摘量大,还可以采收干菇,这也让秋菇的产量多于冬菇。冬菇的采摘量小,而且必须下雨才能采摘,只能采收湿菇,因此冬菇的产量就显得很少。此外,冬菇在温度低于5℃时就受冻伤,也限制了冬菇的采收量,从而导致冬菇的产量不及秋菇。【回答】
还有亲,秋菇和冬菇比哪种价格高点?麻烦你了哈!【提问】
亲我在暖棚里种秋香菇和冬香菇哪种高点【提问】
亲亲,秋菇的价格比冬菇的价格要高,一般来说秋菇的价格要比冬菇的价格高20-30%。因为秋菇的萌发期和成熟期比较短,而冬菇可以在冬季收获存放,价格会比秋菇低一些。另外,秋菇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等功效,秋菇的口感、香味比冬菇味道更加出众,所以价格也会高一些。【回答】
亲亲,暖棚里两者都可以种植的哦,都能够发挥其最好的性能,因为暖棚本身低温较高,相较于外面的冷空气会更有利于栽培。秋香菇比较适合在暖棚里种植,它在低温环境下生长适应性强,而在暖棚里环境较温暖,生长效果更优异,可以让其结实凝练。冬香菇也可以在暖棚里种植,但是由于冬香菇比较嗜温,所以通常不会比秋香菇在暖棚里生长更加茂盛,而且合理控制温度恒温也很重要,因此,在暖棚里种秋香菇比冬香菇可能种植更高点。当然,两者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大差异,最根本的实施还是要掌握体质,种植环境等因素,把握具体实施和技术把握,才能顺利取得较好的效果。【回答】
好的亲谢谢了你回答的很满意,愿你生活快乐平安幸福!【提问】
亲还有在暖棚里秋菇和冬菇产量大体一样吗?【提问】
亲亲,是不一样哦。暖棚里秋菇的产量通常要高于冬菇。因为秋菇需要比冬菇更多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条件来促进其生长,而暖棚可以满足上述全部条件,所以秋菇在暖棚中可以产生更高的产量。另外,对于冬菇而言,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环境,暖棚内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冬菇的产量通常会低于秋菇。除了上述条件以外,栽培方式也会影响暖棚里秋菇和冬菇的产量。秋菇的底盘一般采用填充式栽培,便捷、节省时间,而冬菇更喜欢采用产地直接种植,只有适当的环境条件、营养供应才能发育出更高的产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