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的差异?
汇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之间的汇率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除了货币含金量决定汇率之外,还有官方汇率,也就是一个国家制定的汇率,前苏联就硬性规定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1。除了以上两种汇率,还市场汇率,市场汇率是根据两国物价,以及对外贸易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来计算。如果向前苏联一样硬性规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1:1,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崩溃,绝大部分人会破产,社会失业率会很高,情况可能比现在的委内瑞拉还惨。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的,美国GDP比中国GDP大,美国的资产比中国的值钱。两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上,中国的是180万亿人民币,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换成人民币的话只有100万亿左右(14万亿美元)。在GDP比美国小,货币发行量比美国多的情况下,硬性规定汇率是1:1,那么人民币的价值远远高于真实的价值。从理论上讲,这时候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上升,但问题是你这种上升属于单方的提价行为,别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别想着用人民币在世界上购买东西,人家才不会接受人民币结算,所以进口会受到影响。在出口上受到的影响更大。按照人民币于美元的汇率7:1,原来价值100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到美国市场换成美元标价大概是14美元不到。如今规定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1:1,那么这件100人民币与产品,在美国就直接成了100美元。这个价格还不算运费什么的,人家美国人会接受吗?原来14美元的东西突然涨到了100美元。傻子都不会要呢。由此在出口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做出口贸易的企业除了破产还是破产。再加上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破产不知道多少人失业。更严重的是这么多人失业,中国原有市场失去了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所有行业都会跟着萎缩,跟着裁员。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更多的人跟着失业,更多的人跟着破产这时候就是市场上有很多商品,但问题是失业的人买得起吗?买不起怎么办,让厂家降价?原来的生产成本已经无法改变,厂家再怎么降价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他降到成本价,大量的消费者依然买不起。继续降价他破产,不降价东西卖不出他同样破产。假如按照当前的中、美经济现状与货币发行量硬性让汇率变成1:1,整个经济都会全面崩溃一轮,然后物价快速上涨,货币严重贬值。当然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由市场汇率上升到1:1的话,情况是不一样。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市场汇率中,汇率的升降并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加大出口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来达到让汇率上涨的目的。美国通过也可以操控利率,以及改变贸易来左右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中国在科技领悟没能超越美国,或者和美国持平,没有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完成出口都是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且这类产品出口总额没超过美国之前,与美元的汇率是1:1,都不是好事,都是在自我崩溃。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各自在发行国的购买力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