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意思不同,日期不同,气候不同,天文位置不同,习俗不同。
意思不同
立冬表示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表示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气候不同
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
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习俗不同
立冬习俗主要有迎冬、贺冬、吃水饺。在我国南方,人们会在立冬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立冬会吃饺子。冬至一般吃饺子、馄饨、羊肉、萝卜、八宝粥等食物。
立冬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的由来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至
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的由来:
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区别吗?
立冬和冬至吃饺子的区别是:立冬吃饺子意思就是初冬的开始,冬至吃饺子意思是寒冷将至。
1、立冬吃饺子,立冬在11月7-8日之间,立冬的“立”字,意思就是初冬的开始。立冬节气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饺子”又名交子,有新旧交替之意,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2、冬至吃饺子,冬至在12月21日-23日之间,冬至的“至”字,意思是寒冷将至。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和立冬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和立冬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冬季,气温降低,天气变冷,很多地方都习惯以热腾腾的饺子作为当天的主食,也有顺从天意的意思。立冬部分地区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大体上是冬至吃饺子。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