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冬九九

冬九九是什么意思

冬九九又称“数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九九”指冬至后的八十一天。每九天为一个“九”,按次称为头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即所谓“数九寒天”。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古人认为,“九九”期间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冬九九”的习俗很多,明代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冬九九”民谣“一九二九不动手,三九四九寒气流,五九六九河垂柳,七九雨水至,八九始惊蛰,九九再一九,遍地耕牛走。”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流传在北方民间的“冬九九”歌与南方不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歌谣中的“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河开雁来”都是物候,就是从人的冷暖感觉,江河的冰冻,柳树的报春,鸿雁的北飞,来确定季节的交替变化。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人们据此以掌握农时、搞好农业生产。“冬九九”歌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把“九九”期间的气候变化情况及民风民俗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冬九九”歌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

冬天九九的说法是什么?

冬天九九的说法是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所以,可以认为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1、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又一九”整整90天,数九计日。2、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简陋,寒冬也被视为威胁,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3、天文专家进一步介绍说,与“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图”,也称“九九图”。“九九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九格消寒图、鱼形消寒图、泉纹消寒图、孩儿消寒图等多种。因此在冬至节时,中国民间还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

九九歌的意思 九九歌的含义

1、“九九歌”即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它是中国的民间谚语。

2、这首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3、这《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日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九歌是什么意思?

九歌名词解释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歌》是组诗,共有11篇:

《东皇太一》:天神

《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主管寿夭之神

《少司命》:主管子嗣之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黄河之神

《山鬼》:山神

《国殇》: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

《礼魂》:是送神曲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

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

闻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九歌"正文。

但多数人的意见,以"九"为虚数,同意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之说,认为前十章是祭十种神灵,所祭的十种神灵,从古代人类宗教思想的渊源来考察,都跟生产斗争与生存竞争有密切关系。

十种神灵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天神──东皇太一(天神之贵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东君(太阳神);②地神──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

有人认为,在上述十种神灵里面,篇首"东皇太一"为至尊,篇末"国殇"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则是阴阳二性相偶,即东君(男)与云中君(女),大司命(男)与少司命(女),湘君(男)与湘夫人(女),河伯(男)与山鬼(女)。《九歌》原来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关系排列的,今本《东君》误倒(闻一多《楚辞校补》)。
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40一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太夫。《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