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蝗虫

《昆虫记》介绍了蝗虫哪些生活习性?

《昆虫记》介绍了蝗虫的生活习性:1、一只蝗虫在最后蜕皮,成虫从幼虫的壳套中钻出;2、多在九月份葡萄收获季节,生长在葡萄树上;3、幼虫肥胖,通常呈嫩绿色,但也有的是青绿色、淡黄色、红褐色,甚至有的已像成虫的那种灰色了。其前胸呈明显的流线型,并有圆齿,还有小的白点,多疣。后腿已像成年蝗虫一样粗壮有力,饰有红色纹路,长长的上腿上长着双面锯齿。4、鞘翅生长可超过肚腹,上端贴在流线型前胸上,下端边缘往上翘起,呈尖形披檐状。能遮住裸体蝗虫背部,鞘翅遮盖着的是两条细长小带子,那是翅膀的胚芽,比鞘翅还要短小。扩展资料: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主要记录了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蝉、蚂蚁、螳螂、蝗虫、蝴蝶、各种象虫等。如对蝴蝶习性的描写:雄性蝴蝶被雌性蝴蝶的气味所引、所控,能够长途跋涉,穿越一切困难障碍,只为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雄性蝴蝶为了吸引雌性蝴蝶,身体的颜色更鲜亮,打扮得更花枝招展,虽然它的体型比雌性的小一半。作者将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的观察,用文学家的语言描述出来。生动、细致地再现了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对自然界诸多昆虫的生存、劳动、繁衍、死亡等习性进行了详尽的描绘与透视,进而借助昆虫的世界来折射社会人生,引发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以及对万物的赞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记

昆虫记蝗虫如何应对危险

1. 以动作威胁对方的心理: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2. 以外型及声音威胁对方的心理: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3. 以眼神威胁对方使其产生恐惧心理: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


蝗虫(也就是蚂蚱)的养殖方法和条件?

1、选址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2、消灭天敌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3、地面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4、密度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5、建棚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扩展资料:飞蝗的习性:1、孵化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2、蜕皮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3、群居性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4、迁飞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