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李隆郅

五卅运动主要领导人

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大大滴提高了当时全国人民的觉悟力和组织的力量,还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揭开了1925年到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那么五卅运动领导人有哪些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五卅运动领导人  五卅运动领导人主要是李立三、激情动员、蔡和森、刘少奇等。李立三原名是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的难陵县,1925年李隆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李隆郅和工人有很多次密切的接触,他经常给工人召开动员大会,维护工人的权益。  五卅运动爆发的时候,经过李隆郅的动员,很多工人情绪高涨,一致通过了罢工的决议,还推选李立三为罢工委员会的主席。1925年2月10日,罢工委员会在闸北潭子召开,这次罢工历时20多天,3月9日,罢工以胜利告终。  蔡和森是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人,1895年出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为组合和领导革命斗争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蔡和森见了陈独秀,表明了自己参加革命决心,后来一直是工人革命中的中坚力量。1925年5月30日,采购和森到南京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后来被英国的巡捕用枪强行镇压。  刘少奇也是五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5月,刘少奇从广州来到上海,筹建全总上海办事处,到上海后,刘少奇被中央派到青岛负责领导日本纱厂的工人进行罢工。  五卅运动纪念碑  五卅运动纪念碑位于上海市西藏南路,南京西路旁的一处空地上,“五卅”二字矗立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银光,雕塑主体选用不易变色,可塑性强的不锈钢为材料,旁边围绕着的是以青铜为主要材料雕塑成的工人形象及记录浮雕,整个雕塑宏伟壮观,在人来人往的繁华都市中,格外引人注目。  从雕塑的外观不难看出在这场运动中,广大中国人民所出的巨大的牺牲,浮雕中前赴后继往前冲的人物形象正是运动发生时无数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为了捍卫自身权益,打击列强的嚣张气焰,运动中的中国工人们在面对列强的拳头,甚至枪口时毫不畏惧,最终,不可一世的日本列强不得不低头认错,做出妥协。  五卅运动纪念碑的意义是:烈士的牺牲重于泰山。正是有了这些勇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先烈们,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发展,革命才得以发展,它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性,标志着工人阶级反帝反列强斗争的开始。雕塑整体散发着一种澎湃的活力,奔放四射的外形令人热血沸腾,教育着每一个中国人,都勿忘国耻,勿忘先烈,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李三立的简历

1935年8月24日 出生于上海市。1955年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学士。1955-1956年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助教。1956-1960年 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苏联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PhD学位。1960年— 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86年—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 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1986-2003年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成员,召集人。1995-2000年 国家攀登计划B“高性能计算机”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五卅运动简介

  1、简介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2、背景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党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四大以后,革命群众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反帝斗争迅猛发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
  3、影响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举行了50万人的示威游行,声援中国人民的五卅运动,并为中国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举行集会和发起募捐,声援五卅运动。1925年6月7日,日本30多个工人团体举行盛大演讲会,决议声援中国工人团体,同时向日本政府和资本家提出抗议。英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阻止船、舰、车辆运输军火到中国。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李立三是谁啊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在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