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resentation是什么意思
representation
英[ˌreprɪzenˈteɪʃn]
美[ˌrɛprɪzɛnˈteʃən]
n. 表现;陈述;表现…的事物;有代理人
名词复数:representations
[例句]The imf also has considerable representation and legitimacy deficits.
在代表性和合法性方面,IMF也有相当大的缺陷。
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请采纳。
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O(∩_∩)O谢谢!!
representation是什么意思
representation
英 [ˌreprɪzenˈteɪʃn] 美 [ˌrɛprɪzɛnˈteʃən]
n. 表现;陈述;表现…的事物;有代理人
网 络
再现; 表象; 表示; 陈述 复数:representations
词条标签:CET6 TOEFL
1. N-UNCOUNT 不可数名词See also: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代表;代理 If a group or person has representation in a parliament or on a committee, someone in the parliament or on the committee supports them and makes decisions on their behalf. 【搭配模式】:oft N prepPuerto Ricans are U.S. citizens but they have no representation in Congress. 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但是他们在国会里没有代表。
2. N-COUNT 可数名词描写;描绘;体现;象征 You can describe a picture, model, or statue of a person or thing a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m. 【搭配模式】:usu N of n
【语域标签】:FORMAL 正式...a lifelike representation of Christ... 对基督的生动描绘
Historians looked to artist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ion to piece together a picture of how the lion once looked. 历史学家寄希望于艺术家对这位名人的描绘,以完整呈现他从前的模样。
3. N-PLURAL 复数名词投诉;交涉;要求 If you make representations to a government or other official group, you make formal complaints or requests to them. 【搭配模式】:oft N to/from nWe have made representations to ministers but they just don't seem to be listening. 我们已经向部长们提出了抗议,但是他们却装聋作哑。
高三 语文 实词 请详细解答,谢谢! (18 9:58:42)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shoot an arrow]
[“发(fā)”的繁体写法]
“发(fā)”的繁体写法
发,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set out;start off]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open]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call up;requisition]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happen;occur;take place]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publish;declare]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give vent to;let off]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dispatch;send]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dig]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flower;bloom]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send out;deliver]
发五十金。——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get rich;make a fortune]。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of foodstuffs)rise or expand when fermented or soaked]。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sell]。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sprout;grow]。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carry out;start]。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elucidate]。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appear;show;become visible]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show;display]。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distribute;issue]。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rise in revolt]。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propose;sponsor]。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enlighten]。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promote;recommend]。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spread]。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expose;lay bare]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ignite;fire]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attack;break out]。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make;elaborate]。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sing;play]。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feel; have a feeling]。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act]。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rise;originate]。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get angry;lose one's temper]。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reveal;betray]。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bō)”。除去;错乱 [cast away;clean;mix up]
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follow the example of;imitate;go by]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词性变化
(53)古时称遣送。发配。
(54)[方言]指人因食物而引起的过敏症状.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易
yì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例: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替代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蔓延;传播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治,整治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易作“移”义。《书经·盘庚》:“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后句意谓:不便移种子到新邑。”(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易:易经、周易的简称。
顾
①回头看。《素问·刺腰痛》:“少阳令人腰痛……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
②看视,了望。《灵枢·大惑论》:“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
③考虑,顾虑。《灵枢·通天》:“太阳之人……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
④只是,只不过。《荆轲刺秦王》:“顾计不知所出耳”
遇
基本字义:
◎ 相逢,会面,碰到:~到。~见。~事。奇~。遭~。境~。
◎ 机会:机~。际~。知~。
◎ 对待,款待:待~。冷~。
明
朙
míng
【形】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明白,清楚〖plain;explicit〗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话);明悉(详细清楚);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指账本)
圣明,明察,明智〖perceived;sage〗
耀明于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汉·贾谊《过秦论》
幸遇明主。——南明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明后(圣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圣上,尊称君主);明王(贤明的君主);明公(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明显,明确〖clear;obvious〗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又如:明分(明确的本分);明刑(明确的法令);明效(明显的效果)
明艳,鲜明〖brightandbeautiful〗。如:明服(鲜艳的服饰);明姿(明艳的姿态);明绚(明丽绚烂)
明慧,聪明〖clever〗。如:明明(聪明敏察的样子。多用来歌颂帝王、神明;明亮的样子);明秀(聪明秀美);明果(聪颖果决);明俊(明慧俊异)
心地光明〖purehearted〗。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严明〖strictandimpartial〗。如:明刑(严明的刑罚);明法(使法律严明);明辟(严明法律)
清明,修明〖soberandcalm〗。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高明〖brilliant;wise〗。如: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见万里(识见高明,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
强盛,旺盛〖powerfulandprosperous〗。如:明昌(昌盛发达,昌明);明盛(昌明兴盛;旺盛,兴盛)
洁净(祭供品)〖pure〗。如: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衣(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酌(清酒,用于祭祀)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immediatelyfollowingintime〗。如:明月(下一个月);明旦(下一个早晨,明晨;明天);明岁(明年);明当(明天);明后(以后)
明快,爽直〖frank;candid〗。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刚正);明朗(乐观,开朗)
明
míng
【动】
照亮〖light〗
火尚足以明。——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点燃,点亮〖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懂得,了解〖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阐明,表明〖make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明确〖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分辨,区分〖distinguish〗。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通“盛”。受〖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通“盟”。结盟〖becomeallies;forman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明
míng
【名】
松明〖pinetorches〗。如:明子(松明)
白昼,白天〖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又如:明夜(昼夜)
人世,阳世〖man’s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眼睛,视力〖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神,神灵〖God〗。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明朝〖Ming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明·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通“名”。声名、名誉〖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socialstatusofaperson〗
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姓
明
míng
【副】
公开〖overt;open〗
明诏大号。——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明白
míngbai
〖plain;explicit〗∶容易理解,清楚
道理讲得十分明白
〖sensible〗∶聪明,懂道理
他是一个明白人
明白
míngbai
〖see〗∶思想上掌握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getover〗∶彻底了解
明白事理
明白人
míngbairén
〖sensibleperson〗对知事明理者的通俗称呼
明摆着
míngbǎizhe
〖definite;obvious〗没有不清楚或怀疑的地方
明摆着的问题
明辨是非
míngbiàn-shìfēi
〖makeacleardistinctionbetweenrightandwrong〗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明察
míngchá
〖perceive〗明晰地看到;机警地发觉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明道中。——宋·王安石《伤仲永》
明德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míngjiàn
〖brightmirror〗∶明亮的镜子
〖explicitexampleforreference〗∶指能够引以为戒的明显的前例
〖perceive〗∶明察,洞察。旧时称颂人有见识有眼力
明胶
míngjiāo
〖gelatin〗
动物胶
物理性质与明胶相似的任一物质(如琼脂)
植物明胶
用明胶做成的食用胶冻
明教
míngjiào
〖(your)penetratingjudgment〗旧对别人言论书札的敬称
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战国策·魏策》
明洁
míngjié
〖clearandbright〗明亮,洁净
明洁的月色
明净
míngjìng
〖liquid〗∶看起来明亮而清楚
明净的天空
〖brightandclean〗∶明朗和洁净
明净的橱窗
明镜
míngjìng
〖mirror〗∶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别秋霜一夜衰。——唐·郑谷《十日菊》
明锐
明亮锐利
刀锋明锐
〖piercing〗∶明澈,敏锐
目光明锐如炬
明若观火
明晰得如同观察火焰那样。形容观察问题明白真切
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蔡传》
明升暗降
表面提升,实际下降
反对派悄悄地把他明升暗降为董事长
明示
明确地说出;明确地指示;明白地表示
明示后学
明誓
见“盟誓”
明说
∶表示将某事公开,让别人知道
我明说了吧,小许今天得跟我下乡去
明堂,明唐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明天
今天的第二天;也泛指未来
相聚在明天
明天更美好
明瓦
用牡蛎壳、蚌壳等磨制成的半透明薄片,嵌在顶篷或窗户上,用来采光
明瓦天棚
用蚌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叫明瓦。南方市镇上比较大的店往往当街架个天棚,棚顶盖上明瓦
明文
∶密码文或其单元的明语形式
密码中的PA代表明文中的TH
形成了书面文字的(指法令、规章等)
明晰
清楚
音节明晰的发音
明确,一目了然
这本书具有深刻、丰富的内容和明晰的构思
明细
明白,详细
说了半天你还未听明细吗
明细账
按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的账簿叫做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
明显
∶分明;清楚明白
明显的优势
能够很容易被觉察到;感官立即可觉察;可以充分观察到
明显的改变
明线
指与其他导线分隔开,支承在地面以上的导线
∶文学作品中故事发展所呈现的表面线索
明星
míngxīng
〖star〗
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旧时也指交际场中有名的女子〖star〗
电影明星
足球明星
全明星阵容
全明星队
交际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指刘邦听从张良计谋,在往南郑途中将所经栈道焚毁,表示不再回关中,以消除项羽疑心;尔后绕道出兵,在陈仓击破章邯军,复归咸阳之事。后以此比喻从正面迷惑对方,暗地进行突然袭击
此是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金瓶梅词话》
明艳
鲜艳,明丽
光彩明艳
明于治乱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明喻
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明月
míngyuè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指夜明珠
明月珰
用明月珠(夜光珠)串成的耳饰、即明珰
耳著明月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明月珠
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明朝
[方言]∶明天
明哲
明智、通达事理
知之曰明哲。——《书·说明上》
而况于明哲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明哲保身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
明争暗斗
公开场合和暗地里都在争斗不息,较量不止。喻矛盾之深
掌上明珠
明珠投暗
一般写作“明珠暗投”,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明烛天南
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动词,照耀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姚鼐《登泰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