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金庸丧礼私人形式

对联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古今佳作甚多,请对一对。

(6)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7)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8)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9) 梅对李,杏对桃。云淡对天高。江门对海口,改革对开放。白马寺,黄鹤楼。“海雁”对“沙 鸥”。“旅行家”“考古”,“收藏者”“集邮”。城中碧水流千古,海外丹心寄九州。
(10)客中客入画中画,楼上楼看天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