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是指哪些
关中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孕育了丰富而有特色的秦人文化,陕西八大怪其实指的是关中八大怪,关中自西向东沿着渭河流域一带,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那么大名鼎鼎的陕西八大怪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陕西八大怪有哪些陕西八大怪是指:老婆帕帕头上戴,家家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的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大戏吼起来,姑娘一般不对外。这脍炙人口的陕西八大怪顺口溜,可谓是关中地区的汉族民风民俗,不仅体现了关中地区整体的文化风貌,更体现了当地的面食的悠久历史根源。除了关中地区,还有一些地区也有八大怪:东北有八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草坯房子篱笆寨,狗皮帽子头上戴,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天包豆讲鬼怪。青岛八大怪:老区房顶红瓦盖,骑车没有走路快,身穿泳装走在外,啤酒装进塑料袋,公交站牌乱安排,东西南北分不开,管小姑娘叫小_,新娘婚纱满街戴。河南八大怪:郑州商场扎堆盖,开封古城摞起来,天井窑院地下开,“中”字说得真不赖,少林太极最叫卖,寻根之旅中原来,豫剧老少都喜爱,红旗渠水引天外。
陕西特产八大怪是什么
陕西特产八大怪是什么 在陕西有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习俗,称为“八大怪”。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陕西特产八大怪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面(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很复杂的一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在西安城里,在大街小巷偶能见到biang-biang面,用那两个超复杂的字做为门面的大字招牌。即使不想吃,光看那字儿都好奇得会去店里转一圈,不自禁吃两碗biang-biang面!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吃着燎(好)咋咧!” 在西安几年,还真是见识到了,连我这个曾经从不吃辣子的人都变得如此能吃,回到家一顿没有辣味就觉得不带味。 四、凳子不坐蹲起来 这个似乎在许多农村也是可见的。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样子,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其实这在城市里亦可见到,打扫不街小巷的大娘,在夏天时节,他们都会在头上搭上一块白毛巾,又遮阳又擦汗。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碗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自我感觉这碗蛮漂亮,白底青花,一种很强的沉重感。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陕西音乐广播的整点音乐——一曲地道十足的秦腔,在每个整点里吼起来,很是喜欢!至今怀念九八八音乐广播,怀念她的那首听不懂的秦腔! ;
东北四大怪是什么?
东北四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1、大姑娘叼烟袋过去东北姑娘的烟袋要比一般男人的烟袋长,她们比男人还要有瘾头,一旦闲下来就"冒烟"。现在在我国东北的农村还经常能看见上年纪的老太一边晒太阳一边眯眼叼着个大烟袋,很自在,很悠闲。2、窗户纸糊在外过去山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是土垒草屋,其窗户大多是木棂格子窗,只好用纸糊上,以挡风御寒。糊在外边可以保护木制窗棣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3、反穿皮袄毛朝外、由于东北的冬季气候非常寒冷,为了生存,人们在冬季仍然还要进行狩猎、采伐木材、赶爬犁等户外生产或活动。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只有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把兽皮经过加工鞣制,用野兽的皮毛缝制成衣服,从此人们便有了皮袄。这样不仅解决了御寒的问题,而且这种皮袄穿起来比原先披着更舒服,也更加灵活方便。4、养个孩子吊起来吊起来是用摇篮把孩子吊起来,东北把摇篮叫悠车子。东北四大顺口溜如下:1、四大白:头场雪,房上霜,大姑娘屁股,白菜帮。2、四大白:迎春花,白砂糖,孝子的孝衣,大白羊。3、四大白:天上的云,精粉的面,大姑娘奶子,剥皮的蛋。4、四大黑:包文正,呼延庆,月初的夜晚,无底洞。5、四大黑:黑锅底,炕底洞,铁打的脖子,黑驴圣。6、四大长:高压线,火车道,万里长城,老河套。
东北三大怪是哪三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以前冬天寒冷人们需要把窗户用纸糊上,这很正常,怪的是这些纸都被糊在了窗户外面!因为东北冬天的时间比较长,糊在里面很容易被蒸汽弄湿,也容易被风吹破,所以人们想出了这样的办法。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以前东北的满族和蒙古族居多,这两个少数民族都属于游牧民族,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摇篮也是挂在马背上的,慢慢的发展到后来东北人就将孩子的摇篮吊在了房梁上,这样母亲在干活的时候只要抽空推一下,摇篮就会摇很久,不会耽误正常劳作。第三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东北天气寒冷,一年里面有半年都是冬天,并且气温常常在零下三四十度,即使稍有回转也会有零下二十多度,再加上动辄而来的漫天大雪,下封了路是常有的事。所以东北的冬天是无法正常进行劳作的,男女老少凑到一起就是边抽烟边说说家长里短。
“八大怪”到底“怪”在哪里?为啥被称为“八大怪”?
天桥八大怪产生于北京天桥。他们相貌奇特,言行怪异,身怀绝技,深为广大群众的喜爱。这“怪”字不可理解为“怪物”,而应理解为“怪才”或“怪杰”。 天桥自元、明时代出现了商业市场之后,到了清代已变得日益繁华与热闹。出现繁华与热闹的原因之一是历代身怀绝技的各行业的民间艺人在这里施展自己的艺术绝技。据有人统计,仅在清朝末看到地解放初期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相继在桥卖艺的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等各种民间艺人多达五六百位。他们个个出类拔萃,艺术精湛高超,差不多可以说是在他们的行业中在当时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天桥就是他们施展技艺的地,是他们出卖血汗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繁荣了天桥市场,天桥市场也造就养活限几代民痩艺人。没有这些民间艺人,也就没有天桥社会的底层文化的发展历史。至于为什么以“八”字名之,这只是中国人的一个习惯而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来表示人、物、景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唐宋八大家”、“天桥八大怪”。其实“八”字在这里只是一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天桥八大怪”也是如此,我们所说的几代的“八大怪”只是数百名艺人中的几个主要的代表而已,是不限于“八”的。大约出现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们是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八痊民间艺人。此外,这一时期天桥著名的民间艺人还有十几位,如河字顡、老万为迷、随缘乐、百鸟张、坛子五等人。其艺术形式包括说、拉、弹、唱、武术、杂技、写字绘画等,艺术风格与造诣,只有雅俗之分,而无高下而论,异彩纷呈,各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