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老百姓

老百姓指的是什么人

老百姓指最早指的是有姓之人。“老百姓”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当时,“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即古代有土地有官的贵族通称(《尚书·尧典》:“平章百姓”),没资格称“百姓”的只能说黎民或庶民。随着封建王朝更迭,特别土地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出现了既非贵族也非奴隶的阶级且人数众多,“百姓”逐渐失去贵族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于是,“百姓”和黎民或庶民渐成一回事,书上也有了“黎民百姓”之词,《诗经·小雅·天保》云:“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然因黎字有年长之意,普通民众觉得大的占便宜,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也算是在官老爷面前自称小民的一点心理补偿。“老百姓”是一个没有具体清晰面孔却又被不断命名的群体,我们几乎看不到完整的面貌。从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生活看,“老百姓”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词汇,封建专制时代,它专指统治阶层以外的人民,成为对庶民的称呼。军阀割据和民国时期,在统治者眼中,“老百姓”只是生产者、不是言说者。可以说,这种称谓隐含着一个逝去时代的无数历史悲剧。

老百姓是什么意思?

老百姓的意思:
一、古代对贵族的总称。
1、《诗·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
2、《国语·楚语天下》:“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员,是为百姓。”
二、战国以后用为平民的通称。
《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因为“老百姓”这个词是专制时代对庶民的称呼,它是相对于统治阶层以外的人民,故称自己是“老百姓”其实是小民在官员面前表现诉求时的一点精神补偿,是一种卑微的叫法,默认了自己是被管束、被统治的对象。
这个代词在很多时候是被动的施予对象,这种称谓中已经忽略了最基本的国家公民的权利,本身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权利,把希望寄托于极少数较为开明的统治者,甚至击鼓鸣冤:跪求为我们老百姓伸冤。
老百姓是一个没有具体清晰面孔却又被不断命名的群体,我们几乎看不到完整的面貌,它们在历史上整体的沉默与消失了几千年,在统治者眼中,老百姓不是生存者,而是生产者,他们不是言说者,而是沉默者。这个历史的语境隐含着一个逝去时代的无数历史悲剧,严格的说属于特定时代条件下的历史词语了。这就是“老百姓”与“民众”一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