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冯至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杜甫传》冯至每一章的主要内容:1、家世与出身;2、童年;3、吴越与齐赵的漫游;4、与李白的会合;5、长安十年;6、流亡;7、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8、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9、成都草堂;10、再度流亡;11、幕府生活;12、夔府孤城;13、悲剧的结局。扩展资料:冯至的《杜甫传》这部传记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大家接近,让大家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气度、个性气质、性情旨趣、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正是大家在明晰地勾勒描述大师们的生命状态与生活经历全貌的同时,竭力要准确捕捉并细致描绘加以凸显的核心内容;此外,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描述,无疑也是我们在这套作家传记写作过程中着意突出的一个方面。作家心态学或文人心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学研究新领域;作为一种思辨色彩较强的宏观研究,它关注的显然是群体或时代的作家、文人心态。然而,这种宏观研究必须以大量的微观研究为前提,而微观研究正是作家传记的长处和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传
杜甫传冯至概括 杜甫传冯至概括介绍
1、冯至写《杜甫传》时,没有同时代人对杜甫的记载,没有日记、信札可以参照,虽然查阅了大量史料,但这些史料在准确性上难以令人信服,比如,新旧《唐书》中关于杜甫的本传,不及两千字,冯至发现竟有十几处错误。这给冯至带来了不少困难,诗人只有在这方面“断念”,转而将目光投向杜甫作品本身。
2、《杜甫传》实际上就是以杜诗为依据,将杜甫的作品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冯至坚持将时代背景与诗人产生、现实生活与个人生活、诗人的政治热情与艺术追求、客观的叙述与主观的分析有机统一起来,可以说完整呈现了一个古代优秀爱国诗人的生活场景和风格画像。
3、冯至认为,杜甫从早年到晚年的诗作、忧国忧民的积极精神是首尾一致的,从《望岳》到《登岳阳楼》的自然风景诗篇,从《兵车行》到《岁晏行》的历史实景再现,从“致君尧舜上”到“落日心犹壮”的个人情志抒怀,在冯至眼中,尽管心情、境界、旋律不一,但其忧国忧民的积极精神是贯穿始终,情怀如一的。
鲁迅先生称冯至为什么
鲁迅先生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什么
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先生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