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据2014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资料显示,海洋三所厦门所部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科研实验与办公用房3万平方米,有各类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2亿多元,其中大型海洋调查仪器设备570余台件、大型实验室分析系统46个。海洋三所漳州科技兴海基地占地面积145亩,第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基地将为海洋药物与公共健康产品研发中试提供重要条件;4500吨级的海洋科学综合调查船“向阳红3号”正在建造中;以海洋中药材培育技术为重点的漳州东山海洋生物资源研发基地正建设启动中。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是中国唯一的“中国生物大洋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本实验室原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由徐洵研究员于1991组建成立,也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建立了海洋药源生物资源库;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深海极端微生物研究体系;构建了第一个深海沉积物未培养微生物大片段基因组文库;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深海微生物菌种及基因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将努力建设国家级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与厦门市政府共建了厦门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中试平台 。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的机构之一。实验室由原海气交换实验组、环境科学开放实验室、海洋监测与海岸带中心、海洋放射性监测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于2002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形成了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立体观测技术集成体系 。 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 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前身是海洋放射化学组和放射生态组(成立于196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的机构之一。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实验室主要有8大学科方向,拥有研究与技术人员20余人,实验楼面积约2000m2,主要仪器设备30多台(套),总价值近3000万元 。 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 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成立于1959年, 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实验室有科研人员共35名,包括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其中已获取博士学位的人员14名。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热带-亚热带海域典型生态系统研究、海洋污染生物生态效应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等,在海洋生物多样性、污染生态学及保护生物与生态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 及“908专项海洋生物样品库”均挂靠在该实验室 。 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 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在职科研人员17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7人,在职博士研究生5人。实验室主要从事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制定、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有机污染、富营养化与赤潮预测与防治等方面调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编制了“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污染调查规范”、“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监测规范”等,并对“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调查”进行修订,为海洋环境调查提供了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 海洋动力学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物理海洋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实验室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以台湾海峡为重点,承担台湾周边海域、南海及西太平洋的国家海洋基础调查任务;研究该海域对国家主权、海上安全、以及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有重大影响的海洋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开展该海域海洋灾害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方法和技术、及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动力学评估体系的研究,为海上军事活动、海洋权益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拥有价值近千万元的现金海洋调查仪器和高性能计算机 。 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 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主要从事海岸与海底地貌、现代海洋沉积过程、生物地层与环境演变、海底探测、动力环境探测与模拟、海域使用管理技术等研究工作。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实验室有科研人员50人,160余台仪器设备,设备价值3000万元左右,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0余台套 。另外还建有海洋声学与遥感实验室、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部、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环境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 。 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三所拥有4大研究领域,16个研究方向,10个研究部门(含2个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以及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主的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海洋三所正在积极筹建漳州科技兴海基地、平潭国家海岛研究中心等机构。海洋三所在海洋生物技术与资源开发、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台湾海峡与热带边缘海应用海洋学等主要领域的研究独具特色,居国内先进水平 。 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1)海洋生物学;(2)海洋化学;(3)物理海洋学;(4)海洋地质学;(5)微生物学工学硕士:二级学科: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是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不断凝练和调整学科方向,重点在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设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一级博士点、9个二级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各类现代化仪器设备3417台(套),价值2.45亿元。其中,海洋调查设备371台(套),价值8600余万元;实验室设备785台(套),价值9000余万元;信息自动化设备1513台(套),价值4800余万元;其它设备748(套),价值1900万元 。 主要海洋调查设备品 名型 号品 名型 号温盐深测量仪SBE-911海洋磁力梯度仪G880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WS-1200单道地震仪Delph WIN多普勒海流剖面仪WHLR75KHz-150024道地震仪Geopen多普勒海流剖面仪WHLR75KHz-3000双频测深仪206C浪潮仪WTR-9多波束测深系统Simrad EM950温盐深剖面仪CTDSBE-25多波束测深系统Simrad EM3000海洋混合测量仪MSS60旁扫声纳系统1500S湍流观测剖面仪Turbo Map旁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组合系统SIS-1000CTD采水系统SBE-32浅地层剖面仪3200XS海洋重力仪KSS-31M浅地层剖面仪SES-96海洋磁力仪SeaSpy超短基线定位系统HPR410P 主要实验室分析设备品 名型 号品 名型 号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OPTMA3000总有机碳分析仪9000HS等电聚焦电泳仪IPGPHOR荧光生物显微镜DM-LSX射线衍射仪D/max2500HB快即溶剂萃取系统ASE100分光测色计CM-2002流动注射分析仪QC8000微型光谱仪MICR-PRO营养盐分析仪Subchempak膜片钳拉制仪EP10-PU100流式细胞仪BD-FACSCAL1BURX射线衍射仪D/max 2500PC超临界微粉化系统Helix全自动元素分析仪Vario EL3全二维气相色谱Agilent 7890A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QUANTA200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Agilent 6320高精度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HR MC-ICP-MS现场小型台式GCAgilent 3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NALYST300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AA240DUO高效液相色谱仪600E超速离心机CP100WX气相色谱系统5973N光照生物反应器L1523等离子体质谱系统7500A差示扫描量热仪Diamond DSC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动态三轴测试系统STX-200-5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1100海洋静力触探系统Hyson-100LW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 1100三维激光扫描仪徕卡Scan Station2-3D灌注层析系统BIOCAD      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研究室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水文气象研究室和1986年的地球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实验室,1997年在国家海洋局系统创建地球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室。研究室具备18万亿次/秒的计算能力和350T的存储能力。拥有单台价值十万元以上调查设备100余台,价值超过5000万元。 研究室近年来参与10余项大型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有4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发起推动了中国-印尼海洋科技合作 。注:图册资料来源于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研究室主要从事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演变、海洋地球物理与地质构造、海底矿产资源与成矿作用、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以及海底探测技术研究。调查研究区遍及河口海岸带、陆架、边缘海、大洋和极地,在陆架泥质沉积作用、中-高纬度边缘海古环境演化、边缘海地球物理特征及构造演化、海底多金属成矿系统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成果。研究室与俄罗斯、韩国、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室拥有先进的调查和测试分析仪器设备,建成了完善系统的海底探测和分析测试支撑体系,是中国大洋样品馆和国家专项海洋地质样品库的委托管理单位 。 海洋物理与遥感研究室 研究室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项目、载人航天工程、海洋卫星应用和有关的国家专项支持下,开展海洋物理、海洋遥感遥测技术及其应用、海洋遥感遥测与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研究。在浅海水下地形、内波等SAR反演、高度计数据处理、海洋航空高光谱遥感、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与评价、海气界面观测技术、拖曳式海洋环境监测平台、遥感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大批有特色的成果。据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室在研国家项目保持在二十项以上,与国内众多相关的工业部门、高校及业务部门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中欧最大的遥感国际合作计划“龙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7年12月21日,主要开展全球海洋观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和海洋气候服务,是国家海洋局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业务和技术支撑单位。重点发展大洋气候观测系统技术,围绕对中国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印度洋、太平洋和两极海域开展现场观测,着重研究海洋在不同尺度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探讨海洋对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气候服务支持 。 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该中心于2007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由两个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两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现代分析技术及中药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和1个基地(海洋天然产物中试基地)组成。中心拥有大量、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和科学测量设备,如高效液相、气质联用色谱、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激光共聚焦等。中心发展以应用技术(局职能支撑)为先导,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和技术开发。中心在经过资源、人员等一系列调整后,将学科方向优化为9个 。 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 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瞄准国际海岛海岸带科技前沿,针对中国在海岛海岸带开发、保护与管理中的科技需求,以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海岛海岸带可持续利用与优化调控技术研究为核心,主要从事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变化及其机制研究,探索全球变化尤其是人类活动在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开展海岛海岸带综合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发展管理标准与工具,加强系统集成与工程示范,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中心在海岛海岸带综合调查与环境演化、典型地质灾害机理研究与防治、海岛海岸带管理技术等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积累,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项目、973项目及地方服务项目。主持了大型工具书《中国海湾志》的编撰,在全国海域勘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立法及其他多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海洋工程与测绘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从事海洋测绘、海洋工程地球物理勘察、港口工程、工程地质钻探、海底光缆及管线路由勘察、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与分析评价、灾害地质环境调查分析、海洋工程环境模拟技术、海洋工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工程与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等科研及开发服务领域。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勘察、实验测试设备和科研辅助设备几十余台(套),总价值逾六千万元。是全国首家获得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海洋测绘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奖32项,建设部设计一等奖1项,建设部工程勘察金奖3项 。 海洋信息与计算中心 中心主要从事图书资料和档案的管理与服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发;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海洋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等。为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