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开国大典课件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 文章 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 组词 ,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开国大典》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教案 篇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