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的唯美古诗词
导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下面是写雪的唯美古诗词,欢迎鉴赏: 雪 (唐)张南史 雪,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 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踏莎行 (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梅花引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雪梅 (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寿阳曲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南乡子 (清)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描写雪的唯美诗句
描写雪的唯美诗句有:1、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出自南北朝范云的《别诗二首·其一》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唐代韩愈的《春雪》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译文: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5、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有关冬天下雪的诗句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