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俨然遂良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龙门 杜甫(唐)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1. 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1.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山色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注释]禹削裁:相传 “伊阙”、“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所凿,故称万世神功。唐雕凿:此系比喻之辞,因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3年) 前后,以后魏、北齐、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继续有营造,非唐朝一代之功。

2、无题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辇,石壁万龛窦。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作者] 苏过,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幼子,时人称小坡。苏轼连年遭贬,苏过均随行,苏轼死后,他定居于颍昌 (今河南许昌) 斜川,自号斜川居士。

[注释] 峥嵘:山势高峻。挹:拱卫的意思。鼓辇:军队的鼓乐仪仗。《礼》:“君子听鼓辇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窦:孔穴,指佛龛洞穴。乐天:即白居易,乐天为其字。冠绶:作官人的帽和印纽丝带。弃冠绶,即弃官归隐。

3、龙门游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作者]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4、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 杜甫,唐开元二十四年 (735年)举进士,不第,离开长安,游齐赵,路过洛阳时题咏。

[注释] 奉先寺:唐代龙门著名的十寺之一。为唐高宗时雕凿,武则天曾资助脂粉钱2万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卢舍那佛像高17.

4米,头高4米,耳长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龙门佛像中最大的一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与他一起游览,后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为佛教用语,此处指奉先寺。虚籁:

籁,泛指声音;

虚籁,就是风。

天阙句:指两山对峙的龙门,高耸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云卧句:写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云中,故说:“衣裳冷”。

5、龙门怀古

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环屏洛邑连峰抱,遥指黄河入海流。

人伫碧空风瑟瑟,梦回幽窟思悠悠。

缅怀无限苍茫意,清浊倾壶醉倚楼。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作于1964年秋。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满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注释] 元魏: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造;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伫:伫立,长时站立。
2.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宋.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3.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

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白马寺诗

宋.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4.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1、龙门石窟 作者:江苏哑石 现代 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龛。

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跪拜和祈祷依然拥挤,佛的悲苦在于,用于点化的手指消失于,光阴的黑洞,另有一些石质的头颅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人的虔诚在于,坚信从佛的慈悲中,领回的自己都是崭新如初的。2、龙门石窟 作者:蜀乾尔 现代 龙门石窟,你也凿一窟,他也凿一窟,两山对峙,无奈伊水中流。

东山千疮百孔,西山爱莫能助。寒儒问,贫道说,到底谁升仙成佛。

连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一哭二哭三哭,一步三回头,是谁还在寄魂于物,梦想千秋不朽。3、龙门石窟 作者:赵仙泉 现代 战争的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的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的途径。

五百年的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的百姓祈祷幸福吉祥!4、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习吉 现代 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吗?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的阅读佛的诗章。

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

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龙门石窟。
5.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有: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

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以上诗词全文如下:(1)“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出自《七律·龙门石窟观后》: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

遥想旧时宏盛貌,堪怜今日朽残颜。何当运用高科技,一举整容同复原?(2)“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出自《五古·忆甲申年牡丹时节谒龙门石窟》: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3)“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出自《七绝·观龙门石窟》: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4)“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出自《七律·游龙门石窟有感》: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独运匠心书绝唱,巧夺神韵化青斋。

中华文化承千古,世界珍稀兴未衰。(5)“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出自《五律·咏龙门石窟》:洛阳名胜地,伊阙好风光。

照影青山俊,牵思碧水长。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参考资料:。
6.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
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宋.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7.龙门石窟 古诗词
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上上不复省。清泉流不竭。

我惭疏野人。参差菱荇香。

行吟池上篇。门掩僧不归,石塔镇寒骨。

凉叶覆山泉,猗傩参术秀,谷转路犹邈游龙门诗十二首宋。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日暮不忘归。

白马寺诗宋,始知人世浊,嘉况如可把,举酒临壮观,坐看灵泽洒,及此与几授,却立看佛顶,清阴坐春院,研金画佛屋,修篁医茅屋,飞甍耸层构,钟磬时出谷,溪溜亦如线。龟鱼水中坻。

肖象即当年。一奠祠下觞,幽林鸟声变,牛马饮残溜。

不见林下僧.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密竹老逾秀,青山满烟景。惟昔定鼎地。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

一践清凉境。龙去空旧岩,生死不为累。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河倾八滩恶,崖崩有遗石。

日没上方夕。淳风揖老僧,绝云飞观阁,结构出石面,风生石门下,双泉逼瑶甃。

穷游尽人迹。精诚或有祷,引辔下云木,来值溪花后。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檐低燕飞出。始晤入山深,下瞰伊与洛,但见翠满谷,坐堂聊一息。

安得飞片云,明灯满云木。 西溪 我从南岭来,迤逦楚山岫。

不知溪流处,清风肃然至。凿石排僧龛。

高林敞华榱。我卜关外居,鸟啼山寂寂,来倒壶中酎。

衡门掩半麓,忘言非翼世。徐行出万木。

卢溪 伊人没已久。高人不可见,此计春可就。

石楼 索回陟云根。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李廌 湠漫汉江皋,尘像一来拂,气象空回薄。姬公安在哉,斗起造双阁。
8.写龙门石窟的诗句
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宋.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9.龙门石窟古诗词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柳如是怎么死的

最多的一种说法就是----悬梁自尽


她丈夫钱谦益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那些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她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关于明末吴越名妓、爱国侠女柳如是的死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至今尚无定论。
  柳如是祖籍浙江嘉兴,原姓杨名爱,小字影怜,号蘼芜君,后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我闻女士。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其夫、八十三岁高龄的钱谦益溘然长逝;随后几天,柳如是即悬梁自尽。那末,这位名妓自缢身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后人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为钱殉节说。这是柳死后就形成的一种传统说法。有人认为,从两人的结合和婚后情况看,可以证得。常熟钱谦益学识宏深、誉满海内,柳如是对他慕名己久。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月,她女扮男装来到常熟,船泊六弦河畔,只身来到含辉阁半野堂钱宅,钱以为是俗士,不予接见。她于无奈中留诗一首:“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竹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随即怅惘而去。钱谦益读后,觉得投诗之人非寻常之辈,急去追赶,不得见。同年十一月,钱经人介绍而结识柳如是,并即就次韵奉合:“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枉息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难。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手便相从。”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唱和,彼此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感情甚好。次年春天,两人终于结为夫妻,在松江回常熟的船上成婚。虽然当时柳如是24岁,正值青春妙龄,而钱已是年满花甲的白发老翁。但两人婚后感情还算相投,常在一起旁征博引,订讹考异,间以谐谑,倒也琴瑟和谐。钱谦益十分敬重柳如是的为人,为此,不惜破家毁誉,作出巨大牺牲。钱柳结合时,嫡妻陈夫人尚在,钱谦益却公然对柳“礼同正嫡”,并且忍痛卖掉珍藏多年的宋版《汉书》,“挥霍万金”,专为柳如是建造一幢绛云楼。这种违札的举动,招致当地缙绅哗然攻讨;这对有过侧室小妇经历、曾经任人蹂躏的柳如是来说,当然是感激万分的。所以,当顺治五年(1648年)钱谦益因资助黄毓旗图谋反清一案,被逮捕入都问罪时,曾经拒绝以新婚宠妇身分随夫入京的柳如是,这次却甘愿作为犯人家属“抱病蹶然起,冒死从”,经多方打点,“曲为斡旋”,竟使钱得以无罪生还。为此,钱感激涕零,竟不顾嫡妻陈氏尚在,写下了“从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钱谦益曾为“东林党”领袖,在社会上知名度极高。钱死后,柳如是为其殉节是可以理解的,也在情理之中。
  被逼自尽说。钱谦益死后,家族中迅即爆发了一场争夺家产的斗争,即所谓“钱氏家难”。在钱氏家族看来,以柳如是乃钱谦益妾的身分掌握家政大权是莫大的耻辱,他们早已积怨在胸,一旦钱之故去,顿感柳已失去依靠,即爆发一场家变。于是,族人钱曾、钱谦光等人在恶霸豪绅钱朝鼎的指使下,趁家主新丧,大吵大闹,敲诈勒索,逼迫柳如是交出房产钱财,甚至夺田600 亩,僮仆十数人;六月二十八日又奉权贵、族霸之命,大声呼喝,立索柳氏银3000两,“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毋代赀饰”。这些人忽而登幕,忽而入室,忽而渐卧,摩拳擦掌,秽语肆詈,并扬言要把如是唯一的女儿以及人赘的女婿赵管打出家门。柳如是来钱家20余年,一直大权在握,从不曾受人之气。如今,丈夫的尸骨未寒,便遭到无耻小人的当面凌辱,如何忍受得了,在进退无门,忍无可忍的情势下,她仍镇定自若地对朝暮坐逼的族人说:“稍静片刻,容我开帐”。然后,她独自登楼,紧闭房门,悬梁自尽。在诀别人世之前,她写下遗嘱,打发长子钱孙爱、女儿和女婿等上衙告状伸雪。因此,《中国历代才女小传》等书认为:柳如是实际上是被族人追逼而自杀的。抗争恶势说。学者楚南等认为,柳如是以自杀的壮举显示了她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抗击,表明了这位弱女子大胆抗争恶势力的勇气。因为:(1 )事实上,钱柳之间的爱情生活并非十分美满,他们之间自难期待有多少“闺房之娱”可言,柳如是婚后曾作《春日我闻室作》七律一首:“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诗中流露出的浓郁、怅惆失意之情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钱谦益人生中的几大污点,柳如是是极为不满的,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死,五月,福王朱由崧由马士英携至南京,称监国,旋即皇帝位;钱谦益因谄事马士英,被起用为札部尚书。次年,即弘光元年五月,清兵渡江,弘光出奔,钱谦益及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迎降。这是钱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污点。
  对此,柳如是常心怀不满,多有讥讽之言,并曾数劝钱谦益自尽,均未果。当钱暮年不得意而说“要死”时,柳讥曰:“当初不死,现在已经晚了”。故此,柳如是未必一定会为钱谦益殉节。(2 )柳如是的一生历尽辛酸曲折,她始终在追求获得人的尊严,在这方面她是宁为玉碎,不愿瓦全的。她一生有过两次自杀的举动,都是在拚死向恶势力抗争。一次是清兵围困南京城,钱与一班朝臣竟丧失民族气节,先后投降。柳如是得悉后非常气愤,等钱回家后,就准备了刀绳要他尽节:“你殉国,我殉夫”,可钱贪生怕死,不从。
  于是,柳欲奋身跳进荷花池,却被钱死死拖住。另一次是清兵攻下常熟城后,柳再次劝钱效法屈原自沉于水,钱面有难色,不想死,见状,柳“奋身欲沉池水中”,又被钱死死拖住。可见,柳之自杀身死是早有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备的。(3 )柳如是是一位爱国侠女,自崇祯十七年元月郑成功来常熟师事钱谦益,柳即以师母身分与其谈论时局国事,彼此建立了友谊,为以后的抗清复明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常熟等地,她还积极参加了具体的斗争。她甚至在临死的遗言中说道:“死后棺木不能入土,因国土被人占去了,要在土室中悬空置铁索,再放棺木于铁索上……”,其爱国之心可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把柳如是一生的行踪经历以及钱柳夫妇对于复明运动的斗争,撰成了80余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把她当作一位历史人物来歌颂,高度赞扬了柳如是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柳如是是以自己的自杀表示了对清王朝、对封建恶势力的有力抗争,而族人的索逼钱财,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已。
  尽管柳如是自杀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还是个未解之谜,但她以一个弱女子的身分而作出的大胆反抗,至今仍是感人至深的。


柳如是被谁逼死的?柳如是生平简介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了解一些有关柳如是的故事。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才女,“秦淮八艳”之一,后来嫁给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不少影视剧和小说都有讲述他们之间的趣事。柳如是一直抱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她有很多著名作品流传于世,但柳如是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她是被族人活活逼死,享年四十六岁。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柳如是和顾横波、马湘兰、卞玉京、陈圆圆、董小宛、寇白门、李香君被称为“秦淮八艳”,而柳如是在文学和艺术的造诣很高,故而柳如是也被称为是“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虽然未沦落青楼,但是她却是一个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同时柳如是又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自尽而亡。那“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如何被逼得自尽呢?

其实柳如是自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难过伤心,其夫死后,乡里的族人就要抢夺房产,柳如是感到寒心,柳如是不堪受到欺凌,所以愤然自尽的。

柳如是的身世颇为不幸,她出生后就被辗转贩卖,并流落于青楼。后来柳如是嫁给了年龄颇大的周大学士,周大学士死后,他的其他妻妾就向柳如是发难,柳如是又不得在此沦落青楼。后来柳如是和年已过半百的钱谦益相识,当时钱谦益是东林领袖之一,同时钱谦益在当时的文坛亦很有名气,经过相知相识,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

当时是明朝末年,不仅有李自成的军队,还有清军的侵犯,大明朝岌岌可危,最后崇祯皇帝亦自缢而死。而后就在南京出现了一个弘光朝廷,钱谦益则做了南明的礼部尚书。

然而没多久清军来攻,眼看城池将破,柳如是让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以殉国难,但钱谦益却不愿,柳如是要自己投水,却被钱谦益牢牢地抓住。结果就是钱谦益投降了清军。

钱谦益投降了清军而去了京城,但是柳如是却不愿去,而要留在南京。钱谦益去了京城后,虽然受到封官,但可能是受到柳如是的家国情怀的影响,没过来钱谦益就以病请辞。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后来钱谦益因他人的反清案被打入大牢,柳如是则经过四处的努力,在柳如是的营救和周旋下,终于把钱谦益救出。同时柳如是还大力鼓励钱谦益和郑成功等人联系,并且柳如是还全力资助反清义军。钱谦益本来投降清军,是会受到世人的厌烦,但是因为柳如是的家国情怀和她的义举,则多少会减轻了人们对钱谦益的厌烦。

柳如是虽然和钱谦益是老夫少妻,但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好,并且他们还生下一个女儿。后来钱谦益在他八十三岁时,离开人世。

然而钱谦益刚去世没多久,钱氏家族的人们就向柳如是索钱谦益的家业,比如房产、田产、古玩等,柳如是在和钱谦益一起生活的这些年,柳如是是把钱谦益当作生命中的依靠,此时钱氏宗族的人们如此欺凌柳如是,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她希望死后见到钱谦益,让钱谦益给她做主。同时柳如是也为了保护钱谦益的家业。

最终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愤然自杀而死,柳如是这个做法虽然把那些人吓走了,但是柳如是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那时柳如是四十六岁。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淡是自然。这是以涵养、学问和心境为核心,以技法为基础的最高形式的笔墨呈现。书画实际就是个人表现,这个个人表现要综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泼、大笔一挥的个人表现。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一个人有学问,在字里面就表现学问,一个人老老实实,在字里面就表现老老实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的反映。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性格豪爽,那么适合画大写意,画工笔不会很好,反之,一个慢性子、脾气缓的人画工笔就会很到位。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什么程度。魏晋风度以潇洒、直率为主,唐代就以严整和规矩为主,因此书法风格完全不同,达到的境界也不相同。历代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是因为做作和不自然而达到很高境界的,这也体现了散和淡。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能够看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书法家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书法的三个境界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