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项羽杀降

秦朝时有20万降兵被项羽杀了,是真的么?

两千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历史记载的坑杀之处就在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一带,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遗址是一个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坑。风蚀雨淋,渐渐颓败,周围生长着青翠的庄稼和白杨。不过,在河南文物分布地图上,并没有对这个遗址的官方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这块土地真的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吗?残暴的杀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这是公元前206年10月,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秦朝大本营的军队里,收编着刚刚投降的20万秦兵。当部队行至新安古城安营扎寨时,在军营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引发了旷古罕闻的大屠杀。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告诉记者,距离新安古城百余公里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是秦兵和赵军大战的遗址,那里是秦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地方。而在相隔54年后,新安古城却上演了另外一场惊天悲剧。只不过这次施暴者是曾经遭受秦兵奴役的六国兵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把秦军当年的暴虐还给了秦军。历史学家认为,此次大屠杀的根源,依然在于秦始皇的暴政。这个君王在统一中国后,不惜民力,频繁征调六国劳役建陵墓、筑长城、修驰道,让那些被奴役的人们饱受屈辱。义军的兵士们没有忘记这些屈辱,现在他们有了机会,开始在路上随意虐待秦兵俘虏。我们无法揣测降兵当时的心态,为了保命,他们或许只有忍辱负重。可是当队伍走到新安古城,眼看马上就要西出函谷关,秦军将士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史记》项羽本纪描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他们自己成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担心项羽失败,秦朝会把他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将是难免的。但是这些悄声的议论,并没有逃过楚军的耳目。《史记项羽本纪》说:“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据说向项羽报告秦兵降卒动态的是九江王黥布,关于这点史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如果是真的,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种小道消息,会给20万秦军降卒带来如此惨重的杀身大祸。项羽得到报告后,就跟黥布、蒲将军商议,最后三人拿出意见,认为“军队里秦兵众多,如果入关后不听指挥,或者临阵倒戈,那么取胜就非常困难,不如及早杀掉,以免后患”。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

你认为项羽坑杀降王降卒降民,与刘邦得天下后诛杀功臣,哪一个性质更恶劣?

“刘邦诛杀功臣”与“项羽坑杀降卒”,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无疑是刘邦诛杀功臣的影响更大。若但从恶劣程度来考虑,谁更恶劣呢?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说“刘邦诛杀功臣”的后世影响更大。所谓的后世影响,是由两方面产生的:一是在史书上的影响。二是在民间传说中的影响。史书上所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的事情;所评价的,也都是帝王将相的事情。老百姓是很少有人去关注的。所以,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被杀,肯定是被史书重点关注的。至于被项羽坑杀的那些降卒,就没人在乎了。还有,史书都是为胜利者写的。项羽是一个失败者,他的事迹,史书上也就是提一下而已。项羽都只是提一下,那些降卒,就更是提也没人提了。而刘邦是成功者,刘邦的事迹,史书肯定是会大加渲染的。再说民间传说。有个伟人说过,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的思想,就是老百姓的思想。统治者怎么说,老百姓就怎么看。统治者对刘邦的事迹大力宣扬,对项羽的事迹不怎么在乎。所以,刘邦诛杀功臣,在民间得到了广为流传。而项羽坑杀降卒的事情,后世知道的却很少。不过,若说到影响的恶劣程度的话,我认为,项羽坑杀降卒的事情,影响更恶劣一些。刘邦虽然诛杀功臣,手段太过残忍。但是,因为刘邦所建立的是一个皇权社会,要求中央集权,那些功臣们要造反,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保持国家统一和稳定,避免老百姓再经受战乱,他诛杀那些挑起战乱的人,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严格地说,在刘邦诛杀功臣过程中,手段最恶劣的,并非刘邦,而是吕后。比如吕后杀彭越,彭越向吕后求情,最后却反被吕后杀掉,这是很不厚道的。但这毕竟不是刘邦亲自动手。至于杀英布、陈豨,包括韩信(韩信也是吕后杀的),确实是他们造反了,刘邦不得不带兵讨伐他们。但项羽就不同了。项羽坑杀降卒,降卒们非常无辜。为什么说降卒无辜呢?这些降卒,他们原本是骊山刑徒。当了残暴秦朝的刑徒,被迫去进行无休无止的劳动改造。这是无辜的第一层意思。后来,秦朝让刑徒们去打仗,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打仗当炮灰,这是无辜的第二层意思。接着,章邯没和他们有任何商量,就带着他们投降了。这些行为,并不是他们自愿的。这是无辜的第三层意思。接着他们抱怨项羽对他们不好。这个抱怨也是很正常的。确实项羽只是封了章邯等少数几个人为王,对大多数士兵,并没有当回事。在暴秦那里,还有军功奖励制度。投降了项羽,却什么也没有。再加上之前刘邦做过“约法三章”的好榜样。三方面对比,士兵们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士兵们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和解释,反而被坑杀了,这是无辜的第四层意思。就算是抱怨议论,也是只有少数人抱怨议论,并不是所有人抱怨议论。项羽却不管那些人是不是抱怨议论过,一并诛杀。这是无辜的第五层意思。有这五层意思,项羽坑杀降卒这事,就是天大的冤案。不仅仅是冤案,而且是惨案。白起坑杀降卒,已经是让人神共愤了。而且白起被杀的时候,他还认为他的被杀,正是当年坑杀赵国降卒的恶报。项羽却并不吸取教训,还要继续这样干,还要继续制造这样的大惨剧。这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是人性罪恶最集中的表现。(参考资料:《史记》)

项羽灭秦军后,为何不定都咸阳呢?

其实按照常理来看,项羽第一时间夺得了天下,并且夺得了天下之后,已经征服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时候项羽理应去享受至高无上的皇位。但是项羽并没有这样做,也正是因为项羽没有这样做,给刘邦很大的可乘之机,让刘邦钻了空子。关于刘邦钻了空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在此不做过多评判,毕竟刘邦这个人物似乎管理天下也有几把刷子。那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羽消灭秦军之后,为什么不定都咸阳呢其实相对而言,项羽在平定天下之后,尤其是周边的诸侯都服从自己的前提之下,定都咸阳,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的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项羽这个时候几乎继承了秦帝国的所有板块儿。在这样的一个前提和背景之下,往往就导致了项羽成为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大将军。而这个所谓的大将军说得再夸张一点,那就是皇帝。也就是说秦始皇辛辛苦苦做的东西最终成为了项羽的嫁衣,更重要的是项羽几乎可以把这些东西照单全收。如果项羽继承秦帝国的所有的东西,并且建立一个封建的大一统帝国的话,那么项羽的名声以及项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未来必然无法估量。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定都咸阳,因为只有定都咸阳才能够表明项羽的状态和决心,与此同时也能够控制天下所有的臣子。关于项羽的焦虑和犹豫,那可当真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在项羽打下天下来之后,张良和萧何就曾经点评过项羽,他们认为项羽打下天下来之后却封王,而不是封自己为皇帝,这样的一个做法让其他人着实看不懂。或许项羽心中还有着自己的贵族风范,亦或者项羽本身就对秦始皇比较蔑视,更或者项羽因为某些原因不得已做到了这一步。但无论如何项羽这样做是非常糟糕的,而且糟糕的不要不要的。至于项羽这样做,糟糕的原因似乎也就不用多讲了,毕竟以项羽当时的名望,项羽当时的资历来看,把皇位传出去,无疑让刘邦占了一个巨大的便宜。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只是认为自己放弃了一个咸阳而已,殊不知自己放弃的却是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