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第二期《思维模式解析》领学人:张庆莉
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选择一种思维模式,意味着进入了不同的世界。
重点: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解释固步自封:清·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
反义词: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1. 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固化思维:完美无缺
成长思维: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2、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
固化思维: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动展现。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你就是没有。
天赋的年轻人-绝望的年轻人(举彩虹家对门的列子)
1-2合说
3、 一次测验定终生
举例(洛蕾塔)一定测评就给自已“下定义”
固化思维:学生相信、注重测试与评估结果(升华到、想像到自已长大后也会这样,聪不聪明,能否成长等)
成长思维:不认为一次测给可以告诉他们自已长大以后会有多聪明,心大,无所谓。
4、 再谈潜能
分享读书会的潜能,我们想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想让潜能开花绽入需要一定时间。
潜能不就是人们随着时间来提高自身技能的一种能力吗?这也正是我们想说的。
再谈孩子分数:根据一次分数立刻做出的评估,对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而言几乎没有任可参考价值,更不要说去了解他们在未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5、 证明你很特别
固化思维:证明自已很特别、厉害,甚至高人一等!
6、 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
固化思维:如果你成功,你就比其它人强,你就有自尊,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自尊心和背后潜藏着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面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怀疑+各种评判
(举例子:乔丹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为了自已的能力付出了多少努力。他是一个经历了奋斗和成长的人,不是一个天生就优于他人的人。
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固化思维: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一种身份,
1、 关键时刻
成长型思维案例:很容易被定义失败的案列:橄榄球运动员吉母马歇尔持球跑错方向,为对手赢得了一分;羞愧后他在比赛中更加专注,没在失败的经历中定义自已,反而获得了掌控权,在关键时刻能够挽回过错,打出了精彩比赛。相信自已,成为更好的人。
固化思维:案列:泊纳德卢瓦索
2、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固化思维:一场钓鱼表明了媳妇的成功带给男人面子的
3、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固化思维:挫折给人带来的巨大创伤,无法克服,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已,只在乎尝试修复自已的自尊。找比自已差的人。。去责备他人或找借口。
4、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固化思维: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程度更高,石老师讲过的“贴标签”堵住了他们通往成功的路。程度越深,越破罐子破摔等等。
成长思维:性格是其中一个因素,这种思维的人,事情越糟糕,越有动力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奔腾年代》
“通晓为人处事之道,做起事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成长型思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最终的成就。
固定思维:三个男人和一匹马的故事,因为有缺陷,所以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
加倍努力:高风险
固定思维:第一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第二它让你再也无法找借口,“本以为,我以为、如果、
努力不够:高风险
成长思维:你非常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去得到这它,但是什么 都不去做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原本可以“这个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2021-05-18
献给百年党庆的一份厚礼
——林伯轩《红色冯张》书评
王夷飞
暮色苍茫夕阳好,半老不逊年少来。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耄耋老局长林伯轩的《红色冯张》一书就要付梓印刷,和众多关心此书的人们一样,我也在渴望中翘首以待。一天下午,县政协原副主席、现任万荣县慈善总会会长、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博智,把《红色冯张》的清样交给我,委托我为该书写个序言。接过书样,我顿感诚惶诚恐。林局长是县里老干部中的知名人士,也是文化名人之一,在他面前,我这点墨水岂敢班门弄斧呢?然,恭敬不如从命,序言我不敢写,只好对这本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红色冯张》的第一个亮点体现在“红”字上。
拿到《红色冯张》书稿,我认真阅读了数遍,受到了深刻的教益。全书分三个正文一个附文共四个部分,共41篇文章。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详细记述了解放前(1921—1949)冯张村地下党组织领导地下党员及革命人民抗击日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抗击土匪的英雄事迹。特别突出了1938年就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林迪生。林迪生入党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培养抗日积极分子,不幸被日伪特务逮捕,坐牢40余天。出狱后,他被党组织安排到阎系河津特务二大队廉邦才部任秘书,期间通过巧妙斡旋建立了地下秘密组织,安插地下党员担任正副连长,逐渐掌握了这支部队。在林迪生指挥下,这只灰色武装曾成功端掉日伪北火上据点,奇袭日伪高村炮楼。在李家坡与日军遭遇时,战士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打得鬼子弃尸12俱逃跑。林迪生在战斗中腹部连中三弹。养好伤后,他又领导队伍袭击日军运粮队,枪决汉奸土匪,三年时间和日伪交战100多次,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在白色恐怖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对敌斗争,林迪生在自家牛圈里挖了一个地道。地道建成后,地下党组织曾50多次在这里开会学习,有100多人在地道中活动或休息过,还利用地道隐藏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弹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了坚强的保证。这个地道曾被地下党组织称之为"红色保险柜”。
解放战争期间,林迪生又奉周希汉旅长之命,说服阎系虞乡县政府警察局长李忠率部300人起义。他不仅是冯张村、万荣县的一个英雄,而且完全够得上全中国地下党的英雄。冯张村除了林迪生的故事,还有林来发组织予刀会,林坤孝领导担架队,红色教师牛玉璞和解放军排长赠毛毯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宝贵的历史故事在书中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二:《红色冯张》的第二个亮点体现在“诚”字上。
我与林局长是非常熟悉的。1984年县里机构改革时,我进人事局,他出人事局到县直工委,虽然没有在一起工作过,但因为他是人事局的老局长,所以便多了几分关注和敬重。我在人事局工作数年,大家经常很亲切的谈起林局长为人处世的优良作风。他当局长多年谦虚谨慎,为人和善,从不刁难任何一个人,口碑非常得好。退休后经常见他锻炼身体,走路呼呼生风,十分有精神,见人总是那么热情,头脑很清,直呼其名,不会叫错,语言表达也十分清晰。我偶尔在《万荣人》报上能看到他发表的散文,但不知道他最近竟然又写出一本新书,而且是专门记述他的故乡冯张村解放前党组织建设的红色书籍。这本书虽然没有“砖头块”那样厚,但其“含金份量”与厚度是不能对等的。当我读完之后,除了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感动外,掩卷思考,浮想联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之作,没有这份不忘初心的忠诚,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干部,决然不会放着安逸的清福不享受,而是四处奔波和戴着老花镜,挑灯夜战,一字一句用心血完成了这部近十万字的红色史记的。书内记录了多少人物,牵扯到多少数据,具体发生在哪些年月,不下苦工调查,不费精力整理能够成书吗?这些资料弥足珍贵,不及时抢救,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如果没有一颗对党的赤胆忠诚,没有高度的党性修养,没有对故土的热恋之情,能做成这件既艰苦细致又功德无量的好事吗?退休了,一张报,一壶茶,一片闲云,打打拳,唱唱歌,养养生,怡养天年是人之常情,谁愿意去走东串西,问张问李,去干磨破嘴跑断腿的苦差事呢?图啥呢?更不要说他会用电脑打字吗?会用手机编写文章吗?很难想象他是怎样把调查收集来的资料,颤抖着手臂艰难的一字一句写到纸上,再求人用电脑打印出来。如果换作一个年前人也许不难,但是这样一位耄耋之人,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气力呀!
人生有坐标有信仰,才会活得有精气神。用《红色冯张》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是林柏轩这位老党员要实现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目标的定位,他才会充满信心,自加压力,不用扬鞭,只争朝夕。 这本书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也体现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雄心壮志,精神可嘉,令人钦佩!
三:《红色冯张》第三个亮点体现在“传”字上。
乱世藏金银,盛世修宝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些变革的基础源自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躯体的话,那么,当年那些千千万万的地下党组织,就是跳跃在母亲血液里的红色脉搏和细胞。冯张村的地下党就是红色细胞之一。我明白,写《红色冯张》一书,林局长并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不是为了扬名而立传,而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结果。是他用文字的形式为后人们著出了一部光芒璀璨的红色宝典。列宁说: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部宝典的政治意义就是销烟虽已去,警钟要长鸣;就是对红色基因的弘扬与传承;就是一名老党员为了百年筑梦而设置的一个支点和推助器。她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故乡的子孙后代和更多的繁衍在万荣这片热土上的年轻人。让他们在新时代的旗帜下接过党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去拼搏。
总之,林伯轩老局长的《红色冯张》从“红”到“诚”,由“诚”到“传”,的确为党的百年华诞送来了一份厚礼。衷心的希望大家一睹为快,也在此祝愿老局长健康长寿。
王夷飞 2021.5.16
编辑:林智宏
王夷飞,男,1957年12月19日生,万荣县贾村乡贾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县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1979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万荣县教育系统、人事局、政研室及乡镇工作。曾任通化镇副镇长、副书记,里望乡乡长,皇甫乡党委书记,裴庄乡党委书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支书记兼技师学院院长等职。2017年退休,从事《万荣县志》编纂工作。著有《足迹》一书。现任县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