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读读窝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   3.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的方法,了解“孤单”的意思。   4. 能正确读写“单”这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   2.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正确读写“单”1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窝”等9个会认读字字卡,“单”1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词语卡片,若干图片。   学生:每人一套“单”等若干会认读字和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和喜鹊。   2.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师过渡:要想知道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请你们竖小耳朵认真听并且小手跟着指,看看老师有没有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朗读生倾听。老师读得好不好?(生答好)那你们想不想也读读呢?(生答想)那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生跟读)   2.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分着读,老师读32页,同学们读33页。(换着读)   3.女生男生分读。(评)   4.同学们已经“动了口”读了课文,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还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请同学们边读边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就是找出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并且前标上序号,另一个——课文里会认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圈出来。(提示圈圈框框横线波浪线)现在开始吧!(师巡视指导)   5.师“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时刻想念毛主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按照要求标了自然段号还圈出了会认读的字。同学们都标了多少个自然段呀?(生答6个)   6.那来看看同学会不会认读老师手里的这些生字宝宝,我们开小火车。(车头读一遍,其他学生跟读两遍,询问结构和部首等)读到“孤”和“单”讲解子子旁(“子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小孩有关。)和倒八2个部首。   7.刚刚是有拼音的大家都能认读了,现在如果老师把拼音去掉了,你们还能认得这些生字宝宝吗?(出示不带拼音的会认生字卡)   8.课文会认读的字我们都认识了,但是,这篇课文还有三个多音字,你们会读吗?(在副板书位置板书多音字,并在一旁注音,组本课词语)齐读、巩固(直呼)。    三、读好第1、2自然段,了解“孤独”意思   1.师:现在将会认读的字宝宝和多音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能把它们都读准吗?我们这节课就先读好第1、2自然段。我们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最好能读出感情。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生齐读第1-2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里面有什么事物?(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图片)这里面还有一个词语用了三次,是什么?(生答只有)对,只有,只有一个,没有其他。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个这样的画面:   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什么?(指名)   如果你是一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什么?(生答我好孤独呀!)   带着种感受再读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师小结:“孤单”是指一个人没有朋友伙伴感到寂寞的意思。我们动了口、眼接下来我们动动手写写这篇课文的一个生字好不好?(生答好)    四、指导“单”生字书写   1.出示“单”字卡。   2.指名口头组词及说明结构(上下结构)。   3.师范写。“单”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强调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竖直正,横要长与舒展”。)   4.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两个。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会认读的字还写了一个会写的生字“单”,还了解树和喜鹊很孤单。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那后来会怎么样呢?下节课学习。    六、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从前 后来   只有一棵 ?   只有一个 孤单 ?   只有一只 ?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 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l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   l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l 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2.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   3. 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 开火车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3. 老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邻居”或“朋友”,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导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2、利用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注意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交流识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6、检查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感受。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理解“孤单”的意思并感受树和喜鹊前后的变化:   A、“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B、“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此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课文内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四、活动《找朋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六、师生总结   板书设计:   11、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为什么汉语拼音o读欧了

汉语拼音o读欧了是因为: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在商务印书馆50年代出版的四角号码字典中,“喔”的注音就是:(o-ㄛ-哦-阴平),只有这一个读音。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方案在制订的时候,字母“o”的标注发音汉字“喔”应读“ō”。拼音o在希腊语Ο (Omicron)、伊特鲁里亚语和拉丁语中,O表示元音/o/。虽然闪族语字母'Ajin在一些字母表中被用来作为转写[o],但是它的通常都作为辅音[/?/]使用(类似于阿拉伯语字母? 叫做'Ajn')。许多语言都有形似O的字母,而且都代表人的眼睛。在一些古老的字母表里有的O当中还加了个点,表示瞳孔。在腓尼基语中O叫cayin,意为“眼睛”,在古英语里O叫oedel,意为“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六、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