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和小沧浪在什么地方?
小沧浪在庭院内的西南隅,由清代乾隆时期的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中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小沧浪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山东巡抚觉罗崇恩题书的“小沧浪亭”匾额。亭周,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亭南连东西向长廊,西段廊上辟古典式小门,面湖,门额悬“小沧浪”匾额。整个建筑采用借景手法,把湖光山色借入园内,于内正可欣赏。
沧浪亭的介绍
1、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
2、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3、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三大园林
苏州三大园林是 一、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二、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三、留园 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传统的苏州园林风格,高低错落,深灰色屋面与白墙相衬,整个博物馆宛若一座小园林。 三大园林简介 一、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的沧浪亭,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沧浪亭最初是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祜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4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沧浪”的得名取自《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苏舜钦还作了《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因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居住在沧浪亭,人称“韩园”。 二、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三、留园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1、沧浪亭。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08公顷,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利用长廊、水画和漏窗的渗透作用,将各类景色融为一体,沧浪亭则隐藏在山顶上。2、狮子林。狮子林有着650多年的建造历史,是一座集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占地面积约1.1公顷,东南部多山,西北部水景优美,其中狮子山更有假山王国的美誉。3、拙政园。拙政园是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约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花园较为开阔,西花园以建筑为主,中花园汇聚全园精华。4、留园。留园处于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全园分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部分,中部以水景为主,东部以建筑为主,北部带有农村田园风光,西区多山石。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