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大明衣冠

Q版大明衣冠图志的作者简介

撷芳主人,本名董进,青年学者,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于2007年创办“大明衣冠一中国服饰史论坛”,2010年成为北京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特邀会员。相关作品:《明朝梁冠复原推测》、《明朝革带制做研究》、《明代大帽浅谈》、《明代忠静冠服和行衣》、《明代祭服图考》、《明代冕服图考》、《明神宗帝后复原像》等。

太平天国真的恢复大明衣冠了吗

太平天国的政治主张是打着“上帝”的旗号,是一个吃洋教的集团,和明朝没有联系。在起事之初,他们为了有别于满清,服饰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戏装也派上用场。

太平天国服饰,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形制。角帽即为朝帽上饰龙凤图纹。朝服分长袍和马褂两种,袍为圆领宽袖,上绣有纹样,并以纹样来区分职位;马褂有红、黄两种颜色,并以颜色来区分职位。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太平天国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女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穿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


Q版大明衣冠图志的创作背景

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人们对古代服饰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由于中国服饰史研究和普及工作的相对滞后,加上现代古装影视剧中大量毫无依据的造型设计的误导,人们对古人的真实衣着形象普遍缺乏正确的认知。明代是丝绸织绣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时代,其服饰艺术在中国服饰史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传世与出土的实物数量非常丰富,相关文献资料也较为完整,如能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诞生一部明代的服饰断代史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在现阶段看来,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才使我萌生了绘制这套漫画的想法,希望能用这样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对真实的明代服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尽我绵薄之力,对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们有些微的帮助。

32-小说创作之历代服饰资料参考(七)明朝服装(6)

百姓妇女常用服装有 衫、袄、帔子、褙子、比甲、裙子 等,款式与宋代相仿。

贵妇多穿正红色大袖的袍,而普通妇女 只能 穿 桃红、蓝色、紫、绿 及 浅淡色彩 的。普通女子衫襦皆为右衽,唯有褙子采用直领对襟、小袖样式,与贵妇们的大袖对襟形式相比,显得简单、实用。女裙的色彩偏向浅淡, 明代晚期 女子多穿 白色裙 。

1)襦裙

明朝妇女的襦裙与宋朝无大差别。

明朝中晚期 ,妇女的襦衫开始 使用纽扣 。

年轻妇女的腰部加了一条短小的 腰裙 。襦衫多为交领、长袖、衣短。裙子颜色浅淡,有纹饰,但不明显。

2)袍衫

百姓妇女的袍与衫的特点是 低领、大襟 或 对襟、窄袖 ,领、袖处少有花边,袍长及足,衫相对短小。

明朝中后期,青年妇女盛行穿 比甲 ,露出里面衣服的袖子,形成一种清新的着装风格。

明朝规定百姓妇女的袍衫 只能 用 紫色 、 紫绿 、 桃红 、 蓝白 等间色或 浅淡颜色 ,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也不得使用金绣花纹。

3)水田衣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的类似袍的衣裳, 形似 僧人所穿的 袈裟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 形如水田 而得名。

水田衣简单而别致,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据说在唐朝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有“ 裁衣学水田 ”的描述。

明代的水田衣与今天戏曲服饰的“ 百衲衣 ”(又称富贵衣)十分相似。




1)发式

明朝初期 妇女的发式,基本以 宋元时期发式为主 ,发髻变化不大。

嘉靖以后,发髻有很多变化,曾流行过“ 桃尖顶髻 ”“ 鹅胆心髻 ”“ 堕马髻 ”“ 金玉梅花髻 ”“ 金绞丝灯 ”“ 桃心髻 ”“ 笼髻 ”等发型。

所谓 桃心髻 ,是妇女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在发髻的顶部,装饰由宝石制成的花朵作饰物的发髻。

明朝中后期 ,发髻花样不断翻新,有的把发型梳高,远远望去如同男子的幞头一样;有的返朴思古,模仿汉代堕马髻,梳头时将发朝上卷起,挽成一个大髻垂于脑后。在明代画家的仕女图中,可常见这种髻式。

假髻 依旧在贵族妇女中流行,并根据不同喜好插有各种发簪、挂饰,如簪珠翠发饰、珠玉发簪及发钗。

百姓女子也喜欢在发髻上插戴花簪 ,其质料随人而定。

明朝妇女有 戴头箍的风尚 。头箍由早期的包头布演变而来,所以头箍也叫 额帕 。额帕初期尚宽,后又行窄。女子戴额帕不仅束发,还是头上的一种装饰。冬季用较厚的锦缎制成,夏季则用较薄的乌纱。额帕宽2~3寸,长4~6寸,用时由前向后裹于额上,至后再复向前做结。

明朝末年,妇女简化额帕做法,用较厚的夹衬黑锦帛制作,又称为 乌兜 ,使用时比较便捷。

明人沈石田诗“ 雨落儿童拖草屦,晴干嫂子戴乌兜 ”中的“乌兜”即此物。

富贵权豪之家的妇女要在头箍上点缀金玉珠宝翡翠作为炫饰。额帕后来用全幅料制成,斜折后阔3寸,裹于额上。

2)面妆

明代女子面妆在《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里没有提及啊,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些资料,补充一下。

先来看一个明代大咖,在电视剧里他牛逼上了天,历史中的他却苦逼成了狗,从他的画中可以一窥明代女子的面妆, 他就是——唐寅 。

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他笔下的女人们:

从这些绘画中可以看到这些女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妆 、 很 、 厚 !

但是相比唐宋时期夸张的妆容,明代的妆容还是比较朴素的,也和现代比较接近。

她们的粉不涂全脸,而是涂在最重要的三个部位: 额头、鼻尖、下巴,也称作“三白法”( 这个沿袭了唐宋时期的“三白妆” ) 。就像我们现在打高光一样,把粉涂在这三个部位,一下整个脸都立体了起来。可能是T区容易出油,所以她们都涂得特别厚......

一个冷知识 :明代的妆粉是 用 大 米 做 的, 可以吃 !也有重金属做成的粉:铅粉,水银粉...虽然持久度好,但是长期使用会让皮肤发青、中毒。还有很多植物做成的健康粉,比如珍珠粉和玉簪粉。玉簪就是玉簪花,而珍珠粉不是真的珍珠,而是一种茉莉。在妆粉中加入花朵,不仅健康,还自带香味儿。

我们现在流行浓眉大眼,割双眼皮,画一字眉。但是在明代,浓眉大眼是要被人嘲笑的。

她们流行“细”!

眉型,喜欢细长的“柳月弯弯”眉。眼睛,喜欢细长的丹凤眼。

在明代,口红称为: 口脂 或 唇脂 。总体可以分为两种: 绵胭脂 和 油胭脂 。

而明代流行用绵胭脂,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姑娘坐在镜子前,拿张红纸,放在嘴上一抿的那张“ 口红纸 ”。

明朝妇女的鞋履基本沿裘前代旧俗。

按照汉族的习俗,妇女从小就开始缠足,小脚妇人穿的鞋称为“ 弓鞋 ”,以香樟木为高底。

老年妇女则按习惯多穿平底鞋。

王公贵族妇女喜欢穿凤头鞋,即鞋头以凤纹为饰,加绣或缀珠。

庶民和贵族的鞋子款无太大区别 ,百姓女子中以尖形上翘的 凤头鞋 最为流行,凤头鞋通常要在鞋面或两侧刺绣,形成精美的图案。

明时女鞋中还出现了鞋底长达 7厘米 的 高底鞋 。这种鞋底后部通常装有 4~5厘米高 的圆底跟,以丝绸裱裹。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


28-小说创作之历代服饰资料参考(七)明朝服装(2)

明朝对文武官员的服饰规定过于严厉、细致,最能代表官服制度的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定制的官服形制,以后的修改都在此基础上进行。

明朝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 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燕服、赐服 等。

1)朝服

凡 庆成、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 等场合,文武官员都要穿朝服,即传统 梁冠 ,穿 赤罗衣 , 青领缘白纱中襌 , 青缘赤罗裳 , 赤罗蔽膝 ;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

以 梁冠 上的 梁数区别品位高低 。(见下面“常服”附图:明朝规定的品官服饰内容及图案)

嘉靖八年 (1529年)将朝服上衣改成赤罗青缘,中襌改成白纱青缘,下裳赤罗青缘,前3幅后4幅,每幅3褶裥,革带前缀蔽膝,后佩绶系而掩之。

万历五年(1577年)令百官朝贺,不准穿朱履;冬季十一月百官可戴暖耳。

一品: 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八品九品冠: 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2)祭服

祭太庙社稷等场合 ,文武百官要穿祭服。

一至九品 ,穿皂领缘青罗衣,皂领缘白纱中襌,皂缘赤罗裳,赤罗蔽膝。

三品以上 者去 方心曲领 。冠带佩绶同朝服。

四品以下 去佩绶。

嘉靖八年 (1529年)规定在祭历代帝王时可穿大红蟒四爪龙衣、飞鱼(龙头鱼尾有翼的图案)服,戴乌纱帽;祭太庙社稷时,穿大红祭服。




3)公服

官员 早晚朝奏事、谢恩、见辞 等活动时要穿公服。

团领衫、腰束带。腰带有銙,官位不同,跨的数量与材质也不同。

一品 腰带上的 銙 用 玉 , 二品 用 雕花犀角 , 三品 用 金银花 , 四品 用 素金 , 五品以下 用乌角( 牛角 )。

公服的团领衫的形制是 盘领、右衽 ,衣料用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 一至四品 为 绯 色袍, 五至七品 为 青 袍, 八、九品 是 绿 袍。( 天啦!这个要搞晕啊! )




4)常服

常服指日常办公时的服装,即 头戴乌纱帽 、 身穿圆领补子服 、 右衽、束带 。

补子服 的前胸、后背处绣禽鸟与走兽图案以 区别身份 :

文官 绣禽纹,袍略短; 武官 绣兽纹,袍略长。

文官 袍长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 公、侯、驸马与文官相同 。

武官 袍长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官吏办公时要穿皂革靴。

补子服的源头可追至武则天时的以袍纹定品级。

明朝文官: 一品绣仙鹤 , 二品绣锦鸡 , 三品绣孔雀 , 四品绣云雁 , 五品绣白鹇 , 六品绣鹭鸶 , 七品鸂鶒 [xī chì], 八品绣黄鹂 , 九品绣鹌鹑 ;杂职官绣练鹊;监察与执法官吏用獬豸;




武官: 一、二品绣狮子 , 三、四品绣虎豹 , 五品绣熊罴 , 六、七品绣彪 , 八品绣犀牛 , 九品绣海马 。

补子服 要系上有銙饰的金玉带。跨是腰带上的装饰品,用金、银、铁、犀角等制成。补子服已成为典型的明朝官员服装,如今的传统戏曲所采用的官服基本是明朝的补子服形象。

衣冠禽兽 这个成语,顾名思义就是穿着衣帽的禽兽,一般用来形容品德败坏的人: 徒有人类的外表,却做着禽兽一般的事。 这个成语其实一开始是褒义词!

《大明王朝1566》里有这么一句令人拍案叫绝的台词:

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郑泌昌




另外, 公、候、驸马、伯 区别于文武百官,他们用的是 麒麟、白泽 。




明朝的服饰实在过多,这章也讲不完“品官服饰”,留到明天讲~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