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数学小飞侠)》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Y2-paNnORGQ7F2pzg_bOw 提取码: i8i2 资源目录01.集合例题讲解.mp401.集合进阶.mp402函数的值域.mp403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mp404函数的单调性.mp404函数的奇偶性.mp405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mp407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mp408幂函数突破.mp409函数零点专题.mp410含参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专题.mp411二次函数根的分布专题.mp412空间几何体.mp413点线面位置关系进阶.mp414平行关系突破.mp415垂直关系突破.mp416空间几何关系综合.mp417直线方程突破.mp418圆的方程突破.mp419算法初步.mp420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mp421数据的收集与频率分布.mp422常用统计量与相关关系.mp423古典概型概率.mp424几何概型概率.mp425任意角重难点.mp426三角函数定义与诱导公式.mp427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mp428平面向量几何运算.mp429平面向量代数运算.mp430.三角恒等变换.mp431.三角函数计算专题.mp43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mp433.等差数列突破.mp434.等比数列突破.mp435.数列通项公式专题 .mp436.数列求和公式专题 .mp437.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mp438.线性规划问题.mp439.基本不等式突破.mp440.逻辑用语专题.mp441.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mp442.双曲线方程及其性质.mp443.抛物线方程及其性质.mp444.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mp445.空间向量突破.mp446.导数的计算专题.mp447.导数的应用.mp448.导数的应用(二).mp449.定积分与微积分.mp450.复数专题.mp451.排列组合.mp452.二项式定理.mp453.随机变量及其变量.mp454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mp4资源目录01.集合例题讲解.mp401.集合进阶.mp402函数的值域.mp403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mp404函数的单调性.mp404函数的奇偶性.mp405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mp407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mp408幂函数突破.mp409函数零点专题.mp410含参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专题.mp411二次函数根的分布专题.mp412空间几何体.mp413点线面位置关系进阶.mp414平行关系突破.mp415垂直关系突破.mp416空间几何关系综合.mp417直线方程突破.mp418圆的方程突破.mp419算法初步.mp420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mp421数据的收集与频率分布.mp422常用统计量与相关关系.mp423古典概型概率.mp424几何概型概率.mp425任意角重难点.mp426三角函数定义与诱导公式.mp427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mp428平面向量几何运算.mp429平面向量代数运算.mp430.三角恒等变换.mp431.三角函数计算专题.mp43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mp433.等差数列突破.mp434.等比数列突破.mp435.数列通项公式专题 .mp436.数列求和公式专题 .mp437.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mp438.线性规划问题.mp439.基本不等式突破.mp440.逻辑用语专题.mp441.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mp442.双曲线方程及其性质.mp443.抛物线方程及其性质.mp444.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mp445.空间向量突破.mp446.导数的计算专题.mp447.导数的应用.mp448.导数的应用(二).mp449.定积分与微积分.mp450.复数专题.mp451.排列组合.mp452.二项式定理.mp453.随机变量及其变量.mp454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mp4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有关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 , 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 或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   8.充要条件   二、函 数   1.指数式、对数式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 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 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 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 的子集”.   (2)函数图像与 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   3.单调性和奇偶性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对于偶函数而言有: .   (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 .即 的定义域时, 是 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   (4)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即复合有意义)   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直线 ( 轴)对称.推广一:如果函数 对于一切 ,都有 成立,那么 的图像关于直线 (由“ 和的一半 确定”)对称.推广二:函数 , 的图像关于直线 (由 确定)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直线 ( 轴)对称.   (3)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推广:曲线 关于直线 的对称曲线是 ;曲线 关于直线 的对称曲线是 .   (5)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若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 ,则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如果 是R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 ,那么 .特别:若 恒成立,则 .若 恒成立,则 .若 恒成立,则 .三、数 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关系: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   注意:   2.等差数列 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 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   (3) 仍成等差数列.(4“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5)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   (6)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7)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3.等比数列 中:   (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2) 成等比数列; 成等比数列 成等比数列.   (3)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4) 成等比数列.   (5)“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   (6)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7)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 同号时,实数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 .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8)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如果数列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   (2)如果数列 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必成等差数列.   (3)如果数列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 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   注意:(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 .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 ,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