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包拯家训

包拯家训文言文翻译

包拯家训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下面是我整理的包拯家训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包拯家训文言文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注释: 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 1.包孝肃公:即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 2.训:教导。 3云:说道。 4.仕宦(huàn):做官。 5.赃滥:贪污财物。滥,贪。 6.放归:放回。 7.本家:指老家。 8.亡殁(mò):死亡。 9.大茔(yíng):坟墓,此处指祖坟。 10.从:听从,服从。 11.押字:在文书上签字。 12.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 13.珙(gǒng ):包珙,包拯的儿子。 14.刊:雕刻。 15.诏(zhào):告,晓喻。 16.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翻译: 包拯在家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包拯)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包拯家训启示 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家训 一,《包拯家训》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包拯还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 现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对子孙有很强的教化、指导作用! 二,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应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家训——《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名句摘选 1,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2,巧伪不如拙诚。 3,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4,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5,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6,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7,多言多败,多事多患。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8,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9,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10,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严格意义上《曾国藩家书》不算家训,但是它里面的内容却对家庭教育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提高,客观上起到了家训的作用。 从《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他引用谚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吾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 五,《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巩固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和儒家伦理、文化的世俗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浦江孝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最多的时候,有3000人。 《郑氏规范》规定:郑氏子弟,8岁入小学,16岁入大学,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出正文大义,才允许加冠,成为成人。子弟已冠而习学者,每月十日一轮,要考查经文。明代开国大臣宋濂,曾在郑氏执教20余年,为郑氏培养了许多人材。宗祠前的柏树就是当年宋濂亲手所植。 《郑氏规范》的精华,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 六,《谢氏家训》 泗门谢氏为炎帝之后,西周申伯为得姓始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申伯三十六世孙谢衡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定居,史称东山谢氏。 刚开始时,东山谢氏门第并不显赫,后因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名人辈出而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江左望族。特别是谢安,四十四岁时东山再起,以少胜多取得淝水大捷,卒谥文靖,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家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谢氏家训》全文以文言文写就,历经代代传承,辗转传世,后经改编成册。 《谢氏家训》要言为: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慎婚嫁,勤祭扫,慎交友,重忍耐,戒溺爱等。

《包拯家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怎么样的?

一、《包拯家训》文言文翻译包拯在家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包拯)又写道:“希望包珙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二、《包拯家训》注释训:教导。云:说道。仕宦:做官。赃滥:贪污财物。滥,贪。放归:放回。本家:指老家。亡殁:死亡。大茔:坟墓,此处指祖坟。《包拯家训》出处《包拯家训》出自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能改斋漫录》编刊于绍兴二十四至二十七年间,孝宗隆兴初因仇家告讦,诬此书大逆不道遂被禁毁。至光宗绍熙元年始重刊版。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家训》教导人们为人要正直,不能贪图功名利禄。

包拯制定家训的目的是什么

包拯治家极严。他亲自制定了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一家训告诫子孙,做官不能贪赃枉法,违者永远不准回包家(也即是开除族籍),即使是死后也不能葬入包家的墓地。不从家训的人,就不承认他是包家的子孙。另外,包拯还将家训刻于碑上,竖立在厅堂西壁,以昭示后人。



在他的严格管教下,他的子孙都能恪守家规。



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镱,包镱娶妻崔氏。包镱早亡。包拯的夫人孙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绶,包拯夫人同长媳崔氏一起将他抚养成人。由于长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后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奖。据说皇上对包拯长媳崔氏的嘉奖辞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手。



长子包镱,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岁就病故。虽然包镱当官时间不长,但在父亲包拯的教育下,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正直,获时人好评。



次子包绶,历任太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进安徽凤阳)团练判官,48岁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据史书记载,包绶为官如其父,清苦守节。箱囊之内,除朝廷诰敕、书籍及著述外,别无他物,真是为官一场,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为官与其先辈一样,保持清廉之风。他曾任开封咸阳县主簿及崇阳县县令。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时,几乎家无余票,身无分文,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其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为其办理的。死时人们“相顾嗟叹”,并称誉说:“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可见包公子孙个个都能严守家训。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犹存。


包拯家训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②训:教.③仕宦(hu4n):做官.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死亡.⑦大茔(y0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ng):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4o):告,晓喻.【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2. 求《包拯家训》翻译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 "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 ②训:教。③仕宦(hu4n):做官。 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 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死亡。 ⑦大茔(y0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 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ng):包珙,包拯的儿子。 (11)刊:刻。(12)诏(zh4o):告,晓喻。 【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 包拯家训的注释 选自《能改斋漫录》。 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1.包孝肃公:即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 2.训:教导。3云:说道。 4.仕宦(huàn):做官。5.赃滥:贪污财物。 滥,贪。6.放归:放回。 7.本家:指老家。8.亡殁(mò):死亡。 9.大茔(yíng):坟墓,此处指祖坟。10.从:听从,服从。 11.押字:在文书上签字。12.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 13.珙(gǒng ):包珙,包拯的儿子。14.刊:雕刻。 15.诏(zhào):告,晓喻。16.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