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武士结局为什么死了这么多武士
四武士都死于火枪,冷兵器败给了热兵器,昭示了武士时代的结束。《七武士》剧情简介:日本战国时代,一个满目荒凉穷山恶水的山村里,每年麦收的时候,都会遭到强盗的袭击。这一年,村民们决定雇佣七名武士来保卫他们的村庄和收成,七名武士分别是勘兵卫、久藏、胜四郎、五郎、七郎、平八和冒充为武士的农民菊千代。武士勘兵卫是个步伐矫健、作战经验丰富的人,他负责指挥全村人进行防御准备。在突袭强盗老巢的行动中,武士久藏和菊千代杀死数名强盗,但武士平八为救农民利吉中弹身亡。菊千代怀着愤怒和仇恨杀死了最后一个敌人,自己也因中弹倒地而亡。强盗终于被尽数歼灭,但村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七名武士最终阵亡四名,留下坟冢上四把武士刀刺入天穹。大战过后,武士们离开村落,武士中的首脑人物勘兵卫不禁感叹:“这也是场败仗……赢的并不是武士,而是农民。”扩展资料主要角色介绍:菊千代武士世界中的狂阿弥。菊千代的身份最为特殊,在一群真正的武士中,菊千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富于正义感和向上精神,却不具备德操和武功。为武士阶级所重视的出身使菊千代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埋葬他遗骨的坟上刚开始也没有得到应由的礼遇--这不禁使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真正的武士是得名于他的出身或者战功,还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武士道的真谛?久藏久藏代表了武功。作为武士,拥有高强的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武士即使在武功上比不得宫本武藏(著名剑侠),也必须追寻剑道的真谛。久藏就是一名得到剑道真谛的代表人物,他武艺高强:一击而毙挑衅武士,单人杀贼夺铳,对战中时时保持先机,实在令人叹服。更为宝贵的是,久藏武艺高强却不事炫耀,立下多么大的功劳后也立刻躲到一旁休息,并不夸口居功;胜四郎直面的崇拜之辞也只换得淡淡一笑,这是武士境界的极高体现。 七郎次七郎次代表了友谊和忠诚。它是勘兵卫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基于此七郎次在多年的分离之后一经见面便接受了勘兵卫的邀请。对正义事业的选择体现了七郎次身上真正的武士精神,而对友谊的忠诚更显示了作为武士的道德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武士
七武士结局为什么死了这么多武士?
故事背景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不少武士沦落为打家劫舍的山贼。
一个村庄经常遭受野武士抢劫,村民得知野武士计划在秋收后来袭后忍无可忍,决定到外面寻找武士协助他们抵抗山贼。
村庄实在太穷,给武士的酬劳只有每天吃白米饭,长老说要请“肚饿的武士”,但肚饿的武士怎能对抗山贼?不过,村民居然打动了六位没有藩属、侠骨仁心的武士,加上自称武士的菊千代,七人决定防守村落。七位武士带领农民积极备战,建筑防御、掘成壕沟、整肃队伍。这段相处期间,武士与农民的各种矛盾逐一涌现,又逐一和解。终于,山贼进犯,武士和农民奋力抵抗山贼,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七位武士中只有三人幸存。
大战过后,武士们离开村落,武士中的首脑人物勘兵卫不禁感叹:“这也是场败仗……赢的并不是武士,而是农民。”
《七武士》的导演黑泽明伟大在哪?
《七武士》这部电影,无论是在角色设定或者是取景都无可挑剔,所以真的很佩服黑泽明导演。七位武士,每一位的性格都极其突出,菊千代的身份是所有武士中身份最特殊的存在,农民出身的他,拿着别人的族谱四处炫耀,但终究底气不足。堪兵卫的睿智善良,但依旧敌不过命运,追逐半生,最后依旧成了浪人。两个人在影片中,都是正真的武士,区别在于,菊千代没有出生,堪兵卫有真正的武士出生,两个人物特色的对比,让整个影片鲜活了起来。很多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大概都喜欢用人物性格来作为对比,七武士的性格也是一样的,七个不同性格的鲜明对比,聚在一起,各自都有着同一个信仰。回顾这几年的影视作品,没有几个导演的人物对比,能达到黑泽明的层次。黑泽明在处理细节的时候,不得不说,手法真的是格外的高超,七武士首次进村的场景,所有村民都躲得远远的。农民出生的菊千代用木棍敲击,制造山匪来了的假象,将原本死死躲在家里,避开七武士的农民们都引了出来。与此同时,农民们对七武士祈求磕头求救,两个场景的鲜明对比,这种无声似有声的讽刺,让观众觉得心酸又可悲。人们没办法去指责农民的滑稽可笑,黑泽明并没有讽刺农民,他讽刺的是一个时代。菊千代在大骂农民胆小狡猾的时候,同样也指着武士们斥责,那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年代,武士们欺负农民,却又要靠着他们的粮食生存。农民憎恨害怕着武士,却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来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黑泽明并没有将正义和良知偏向于哪一方,客观事实的用一个旁观着的目光来拍摄这一个年代下的一切。很多人抨击影片中的农民自私胆小,但黑泽明却是用慈悲的目光来看他们。所以,黑泽明的伟大,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慈悲!中国人姓佛者居多,都说佛法无边。无论对好人坏人,都同样以慈悲的目光去看,小时候看《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后将扮成人形的母女白骨精几次打死。那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孙悟空明明打死的是妖精,可唐僧依旧好坏不分,最后将孙悟空逼走。可长大后想想,唐僧是佛,世间万物在他眼中都是生灵,无论好坏,终究都不能以死结束,只能渡。黑泽明用慈悲的目光以纪录片的形式,将战国时代的日本再次表现了出来,鲜活真实,给后代留下的不仅仅只是日本历史上的那些文字,还有画面。他用一部影片,彰显的不仅仅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底层农民和中层阶级的矛盾,是大部分国家在战乱年代,所有普罗大众的矛盾斗争。用伟大这两个词来形容黑泽明,并不为过,纵观如今的影视作品,高科技的高速进步,观众的视觉冲击得到满足后,在人物和情节故事的刻画,以及精神层面的渲染,可以说,几乎不忍直视。
七武士影评 七武士电影介绍
1、该片可说是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内容描写日本战国时代,贫穷家村百姓为保卫家园,与雇来的七位武士共同联手击退强盗的故事。导演黑泽明虽然意图将这部片子拍成彻底的娱乐动作片,但事实上,整部作品仍充分流露着黑泽明式的人道精神。
2、《七武士》是日本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被“电影旬报”选为历史上最佳作品第一位。黑泽明把厮杀场面拍得十分刺激和逼真,群马冲杀、泥沼恶斗的连场激战,在快速的剪接、长焦距报影和慢镜的运用下,所有影像凝聚成一体,扣人心弦,不但改变了日本武侠片的传统,也对许多的武侠片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七武士》观后
日本大师级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于1954年上映。片长200余分钟。看了两遍后,发现这是一部虽然能看懂,但却说不全的电影。原因可能是,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没有一个单一的视角。
故事梗概:在日本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一群村民为了躲避山贼抢夺他们的粮食,以一日三餐的报酬请了七个武士帮忙,最后,武士们依仗自己的胆识和智慧,武装了农民,以弱胜强,打败了山贼。
影片以山贼来势汹涌的马蹄声开场,凶恶的山贼想血洗村庄,抢夺粮食。可稻米还未到收割之时,只好先打道回府。而这一情报,恰巧被一个上山打柴的村民知晓。村民们陷入了恐慌和争执,有人抱怨命运的悲惨,也有人主战反击。最后在掌事长老的定夺之下,想出请饥饿的武士帮忙的办法,因为他们只有粮食。于是,几个村民便踏上招请武士之路。
显然,这个策略并不靠谱,机会渺茫。武士们大多是都是个性张扬的人,能利用满足饥饿的条件来收买的武士,既不靠谱也没什么战斗力。
眼看稻米就要成熟,村民们却一无所获,一筹莫展,几近绝望。
电影里转折总是在低谷时出现。转机从一个围观开始:一武士剃头削发,装作僧人从被困的小偷手中巧妙而果敢的救出了小孩子。此武士的善举,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同时还赢得了一个年轻武士的仰慕,引起一个好事武士的关注。
至此,三个武士正式登场。行善的武士,勘兵卫,是第一个答应农民的武士,也是最后参加战争的七个武士的领导者以及对抗山贼的战争策划者和指挥者,他阅历丰富,智慧过人,人品高尚。
在勘兵卫的倾力召集之下,各路侠士纷纷集结,很快,七个武士对号入座。
表面上看这些武士帮助农民是被农民们的痛苦所打动,让他们想惩恶扬善、行侠仗义。仔细分析这样的因素其实微乎其微。
在不少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勘兵卫虽然阅历丰富,打过很多仗,但都是败仗,年轻时幻想建立战功,成为一城之王,但现在却沦为浪人一个,觉得自己连收徒的资格都没有,并已开始厌倦打打杀杀。农民们的出现,只是给他提供了个施展抱负的机会。而其他武士也各有所求。
年轻武士,胜四郎,涉世未深,想跟随师傅(勘兵卫)通过战争来历练自己。有的武士是应朋友之邀,如七郎次。有的则是钦佩勘兵卫的为人,想寻一知己,如五郎兵卫。也有的武士只想精进武艺,拔高境界,如久藏。还有的像菊千代,没什么目标,没什么原则,只是想凑个热闹,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像一个小丑一样,行为古怪,专门负责搞笑,天不怕地不怕,不同情弱者,最见不到别人表现的懦弱,但实际上,他也是内心最怜弱,最真实的人。
所以,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不是什么共同的信仰,也不是为了瓜分多大的利益,他们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的价值耦合而已。这可能也算是电影暗藏的一个现实主义吧。
影片选取多个视角,大概前三分之一的时长,几乎是以农民利吉为视角,他年轻有力,积极主战,是第一个站出来要与山贼决斗的农民。在影片开端,利吉就表现出对山贼超乎常人的仇恨,让人有些不解,直到后面与山贼开战,才给出答案,他年轻美貌的妻子在之前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山贼抓走了。在一阶段,农民的痛苦和脆弱显露无遗漏。
但是,当时的社会是复杂的,农民也不是那么单纯善良,他们也有卑劣狠毒的一面。农民与武士并非是同一阵营的群类。当菊千代从农民手中搜出那些精良的武器的时候,影片第一次呈现了农民与武士之间的矛盾,这些武器是农民杀害落难的武士抢夺而来的。农民的这一劣行,激怒了在场的武士。气氛深沉浓重,矛盾看似难以调和。这个时候,影片第一次短暂地把视角安插在了菊千代身上,他激愤地数落了这些农民的卑劣、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但是很快就将矛头指向那些武士,因为这一切也还跟武士们脱不了干系,为了打仗而烧村,蹂躏稻田,恣意劳役,凌辱妇女,农民们的恶行也是被逼出来的。最讨厌别人哭的菊千代在这一刻也放声大哭了起来。因为他是这个矛盾的聚合体,作为武士,他也痛恨农民的行为,但他其实是农民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经过一场烧杀,沦为孤儿。矛盾就此化淡扯平,后面的故事得以照常续写。受伤的只有菊千代一人。现在再来看他怪异的行为表现,就很好理解了。见不得别人的懦弱,其实是害怕自己处于劣势。
而更多时候的视角则落在胜四郎这位的年轻武士身上,他尚未成熟,少有成见,渴望建立功勋,以他的视角看高手的世界,看世间疾苦,看情爱别离,看战争残酷...他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如观众对电影后事情节的期待一样,所以,大多数观众可能更容易将他选取为自己在影片中的投射。
收割完了粮食,挖好了壕沟,布好了陷阱,加上菊千代中间粘合剂的作用,武士与农民们暂时打成一片,一切整装待战。
山贼如期而至,可令他们震惊的是眼前的村庄已经全副武装,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在未动手之前,老巢已遭重创,对方先发起袭击,锐气大挫。但毕竟山贼怎么可能会怕农民。这场战争不可避免。
影片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全方位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主要以旁观者的角度叙写,中间穿插短暂的视角转变。
在领头勘兵卫的精心布局之下,农民这一方的作战概况如下:
防御方面:整个村庄后靠大山,山贼骑马,这是天然的屏障。前面是稻田,已挖沟放水,此路不通。西边有一座桥,也已拆除筑高,易守难攻。东边留窄口,诱敌深入。整个防御系统呈瓶状布置。
战术方面:分散击破,瓮中捉鳖。
人员配置:七个武士分成三部分,带领农民分别驻守在瓶口、瓶中、瓶底。
战略实现:三个分队分别是,前诱、中攻、后守。瓶口部分单次放入一两骑,然后靠人多势众马上把瓶口拧上。中间部分以多攻少,轻松解决。末尾部分守住防线的同时还还可以与中间部分前后照应,人手紧迫又占上风时,妇女们也可以出来打死个落马的山贼泄愤娱乐一下。
整个作战方案协调统一,分工合作,可操作性强。不仅如此,首领勘兵卫还用统计分析,记录敌方的人员和军备情况,知己知彼,目标明确,成竹在胸。
这是一场双方都有准备的角逐,规模虽小,但处处彰显智慧。
就双方实力来看,简直是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山贼有装备精良的四十骑,武器除钢刀长矛之外,还有弓箭火枪。再看农民这一方,只有七个武士,武器也只是各自戴配刀,有一把弓箭也用过一次,而农民们的只是削尖了的竹竿。再看战斗力就更没有可比性了,山贼有铁骑冲撞,势不可挡,杀人放火的经验丰富,而农民们不过是只会插秧挑担,砍柴犁地的泥腿子,没打过仗,害怕杀戮,虽请了武士但毕竟人数太少。
双方实力如此悬殊,若是公平较量,农民必输无疑,但要是那样的话,自然也没什么看头。
所以,战争必须要赢,但肯定会赢的惨烈,赢的精疲力尽,赢的如履薄冰。
武士们,伤亡惨重,七个死了四个。而农民们则是最大的赢家,他们伤亡很少,财产得以保全,心腹大患也被铲除,很快里恢复往日安稳的生活。活下来的武士,感叹一声自己又活下来了。他们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有好运眷顾,但他们不会选择像农民一样安定下来。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死的武士为什么是那四个?
死的武士有这样的特点:要么武艺超群,如久藏,要么就是乐天派,如平八,要么就是无法无天的,如菊千代。他们的死,其实披上了影片的现实主义色彩。在看活下来的,勘兵卫是失败无数的浪人,七郎次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小贩,胜四郎则是没什么战绩的年轻武士。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内容丰富,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配乐、镜头效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