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写一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新语文主题阅读1~10课的读书心得,有悬赏~~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举一个关于说明寓言的摘录笔记的例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大教师版英才教程美猴王品读感悟
第14课 美猴王
《美猴王》是从我国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中节选出来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文章生动叙述了石猴出世,石猴在山间的生活,及石猴发现水帘洞并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塑造了本领高强、胆大心细、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
学习本文之前,可先搜集有关“美猴王”的故事,对人物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美猴王”这一人物形象。文章语言通俗、生动、简洁,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属自读课,教师应放开手脚,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直接去感受体会,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交流。
【课程资源】
1、《西游记》介绍见《教师用书》(144页—147页)
2、《西游记》内容梗概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与大闹天宫的故事,交代孙悟空的身世本领。第二部分是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从十三回至全书的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
3、《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1)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2)寄托着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1) 寓含着人之生存的哲理
4、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一是英勇无畏、藐视一切的斗争精神。
它告诉人们,“我”并不比当权者卑微,“我”和他们一样高贵,“我”不能在他们的压迫之下委琐地生存。
二是爱憎分明的处世原则。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专秉忠良之心,铲除人间不平之事。是他始终不渝信奉的原则。
三是具有超凡的智慧。人类在其生存的过程中,必须与天斗,与地斗,与社会中邪恶的力量斗,而要取得斗争的胜利,智慧则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所以,人们特别崇拜具有高度聪明才智的人。
◆新学习•新发现
课前播放歌曲《猴哥》,师:“五行大山压不住,紧箍咒也没能改变孙行者的本色。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已家喻户晓,万人传诵。那么,你想不想知道他的来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猴王》这篇课文,你就会找到答案。”通过学习,完成下列目标。
1、结合课本注释扫除字词障碍,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的理解 。
2、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故事情节。
3、感悟 并品析课文语言和精彩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活动一、了解作品:通过以往看到的《西游记》的电视剧和动画片及阅读《西游记简介》(见前面的“课程资源”),请大家谈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学法指导:要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点拨与解析:《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带有神话和童话色彩的文学作品,它叙述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们的反抗思想。
活动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这样有助于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情节时,要力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
点拨与解析:本文主要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
活动三、探究发现: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阶段,课文可划分成几部分?
学法指导:故事情节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学生弄清故事情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与解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端,交代石猴出世。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发展,描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及发现水帘洞。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高潮和结局,石猴探洞,领众猴入住,被拥为王。
活动四、精彩品读:大声朗读课文,品析课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本文的动词运用准确、恰当,形象的写出了猴子的特点。结合文中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美猴王的特点。
点拨与解析:第二段中“食草木,饮山泉,采山花,觅树果”语言结构整齐,动词运用的恰当,写出了猴子的特点。第三段中,当众猴提出谁能钻入水帘洞且平安返回就拜他为王时,石猴连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表现了石猴胆大的个性。第四段中,写他进入水帘洞时,描写了他“蹲、纵、跳”三个动作,形象地写出了石猴的勇敢无畏,本领高强;写他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用了“跳、抢、夺、占、争、搬、移”等动词,写出了猴子“顽劣”的特性。而写石猴却是端坐在上面发言,写出了石猴敢说敢干、深孚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