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古诗赏析与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诗》古诗赏析与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读书人不敢褒贬时政,就大量研究起古文化来。因此,读书人作诗复古成风。针对此现状,著名史学家、诗论理论家赵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远只能是裹足不前。 此诗就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诗人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一味推崇古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赵翼】 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时称“江左三大家”。诗风情晰畅达,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赵翼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史学三大名著。
《诗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夫圣人之为经,惟其《礼》与《春秋》合,然后无一言之虚而莫不可考,然犹未尝不近于人情。至于《书》出于一时言语之间,而《易》之文为卜筮而作,故时亦有所不可前定之说,此其于法度已不如《春秋》之严矣。而况《诗》者,天下之人,匹夫匹妇羁臣贱隶悲忧愉佚之所为作也。夫天下之人,自伤其贫贱困苦之忧,而自述其丰美盛大之乐,上及于君臣、父子,天下兴亡、治乱之迹,而下及于饮食、床笫、昆虫、草木之类,盖其中无所不具,而尚何以绳墨法度区区而求诸其间哉!此亦足以见其志之无不通矣。夫圣人之于《诗》,以为其终要入于仁义,而不责其一言之无当,是以其意可观,而其言可通也。
今之《诗传》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扬之水,白石凿凿”、“终朝采绿,不盈一掬”、“瞻彼洛矣,维水泱泱”,若此者,皆兴也。而至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南有乔木,不可休息”、“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喓喓草虫,趯趯tì阜螽zhōng”,若此者,又皆兴也。其意以为兴者,有所象乎天下之物,以自见其事。故凡《诗》之为此事而作,其言有及于是物者,则必强为是物之说,以求合其事,盖其为学亦已劳矣。
且彼不知夫《诗》之体固有比矣,而皆合之以为兴。夫兴之为言,犹曰其意云尔。意有所触乎当时,时已去而不可知,故其类可以意推,而不可以言解也。“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此非有所取乎雷也,盖必其当时之所见而有动乎其意,故后之人不可以求得其说,此其所以为兴也。嗟夫,天下之人,欲观于《诗》,其必先知比、兴。若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诚有取于其挚而有别,是以谓之比而非兴也。
嗟夫,天下之人,欲观于《诗》,其必先知夫兴之不可与比同,而无强为之说,以求合其当时之事。则夫《诗》之意,庶乎可以意晓而无劳矣。
译文
论《诗》
自从孔圣人死后,六经的学说道理,也就开始零散杂乱并且不能完整的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索取六经的含义太深,并且探求六经的方法又太迫切。其实六经的道理,最关乎亲近于人情,所以传承很久而不衰。而当今好多迂腐的学说,都是把六经曲解后的言论,虽然文章的含义还达不到六经的内容,却牵强附会解释六经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的言论隐晦曲折并且文理不通哦。
当时孔圣人注书六经,只有《礼》与《春秋》两部著作相符合。此后书里的内容没有一句话是虚假的,没有一件事是没有考据的,然而还是从来没有不近人情事理的。而《书》只是写作于一时的言论,而《易》的文章只是为占卜算卦而作,所以时有好多内容不能作为定论的说法,这种说法来源于书写的规范不如《春秋》的严谨了,更别说《诗》这本书,说的是天下所有人,包括平民男女、羁旅流窜之臣和地位低下的役隶,是关于这些人的喜怒哀乐逸闻轶事的作品。可见天下的百姓,自己会感伤因为贫贱困苦带来的忧愁,也自己会叙述他美满盛世带来的欢乐,往大里说,可以涉及到君臣、父子的关系和有关天下兴亡治理国家的大事迹,往小里说,可以涉及到饮食、床笫、昆虫、草木一类小事情,所以书中没有写不到的,这怎么可以用法律规则的局限来规范世间的千态万物呢?由此足以可见写的内容世人没有不了解的。孔圣人对于《诗》这本书,认为它的根本和要点符合仁义,所以就没有因为不当而责备书中的任何一句话,这是因为诗的意义是可以欣赏的,诗的语言是可以沟通的。
今天的《诗传》里说“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整天在外采荩草,采了一捧还不到”、“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如像这样的句子,这都是诗歌的起兴啊。还有写到的“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喜鹊筑成巢,斑鸠来住它”、“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像这些的句子,又是起兴的方式啊。凡是诗的内容用到兴起比喻的,肯定这种现象关连到天下万物,可以自然的证明这个道理。所以凡是《诗》的内容为这种现象而作的,它的语言能够涉及到具体的物质时,就必定是强化地对这个物体进行描写,就是为了追求能和表达的事情相符合,所以说把《诗》作为学问来研究是很辛劳的。
人不知《诗》的内容体裁还存在比的修辞方式,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兴。凡是作为兴的语言,还能说明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个语言的意义一定会触动当时读者的情感,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是同样的情况可以推断,而不能用语言来解释。“殷其雷,在南山之阳”,这不是在描写关于雷的意思,肯定是看到当时的情景而有所感动,所以后世的人是不能得到这样写的解释,这就是为何使用兴的修辞方法的原因。啊,天下的所有人,想看懂《诗》这部著作,这人必须要先了解比、兴这两个修辞方法。就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个句子,这确实是因为鸠鸟雌雄情意至为深厚然而又能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原因,所以我们要称之为比而不是兴。
啊,天下之人,要想看懂《诗》,这人必须要先知道兴与比是不相同的,并且没有非常的严格的解释,要按照写作当时的情景来判断。那么读《诗》的意义,几乎就是通晓它的含义即可就不用辛劳的解读了。
读后诗曰:
孔圣《诗》成注六经,惟存仁义正人听。
如无比兴传天下,李杜何由记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