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子午谷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子午谷奇谋?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战略重点从来就不是长安,而是先取陇右五郡。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主要问题首先在于魏延是否能短时间内拿下长安,否则在对峙中随时可能被离得很近的雍州刺史郭淮和一马平川的关东援军包围。其次在于拿下长安后魏延是否能坚持到诸葛亮的援兵抵达,而面临的情况同样是郭淮和来自关东的援军。一、魏延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这个行军必须在10天内完成。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30天之内到达长安(或者潼关),同魏延会合。全长三百多公里的子午道,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这样的路况就连汽车都很难全速前进,更别说人走了,而且整条子午谷道全靠架在岫岩上的栈道通行。遇到栈道坏处便要修复,若坏处较多,则势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修复,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进抵长安城下?同理,诸葛亮大军从斜谷进军,也要走栈道,也面临魏延同样的问题,能否在30天内赶到长安?显然也是个未知数。事实上,两年后曹真西征时,军马在子午谷走了一个月,其艰难可想而知。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懋得知魏延军突然来到时,一定要弃城逃跑。夏侯懋是个公子哥,纨绔子弟。不懂兵法,不懂谋略,不曾经战,无勇无谋。魏延认为夏侯懋以为诸葛亮按照常规出兵,必然把大军都派到正面去阻挡诸葛亮大军,长安的守备兵力不可能太多。就算兵力比魏延多,他没打过仗,临阵应变能力差,再加上情报功能也低,根本就不知道魏延到底有多少人,一定吓的弃城而逃。但是万一他不逃走,而是据城固守怎么办?魏延急行军,那么不可能带充足的攻城器械,长安城更是城高池深,易守难攻。雍州刺史郭淮近在咫尺,一旦夏侯懋固守待援,郭淮用最快的速度来救援,魏延这么点人马岂不被包了饺子?三、夏侯懋逃跑时还得留下大批粮食。魏延奇袭长安,随身能带多少粮食?就算多带点,估计到了长安城下也该断粮了吧?那么到时粮食怎么运过去,因为运粮路线那可都是曹魏的地盘,即使夏侯懋真的望风而逃,会在城中给你留足了粮食?他会不会顺手将粮食毁掉呢?四、此次偷袭保持信息的零泄漏,让魏国关中和南阳方面完全聋掉。因为当时长安的战略位置,守卫它,曹魏是设了很多防线的,那么即使魏延成功快速奇袭,必须保证消息的完全保密。曹魏关中和南阳地带所有的军民都毫无察觉,这样才能顺利到达长安城下,否则直接被地方守军发现,那就是有去无回了。五、曹魏的关东援军要在20天后才能到达长安。再说魏军从关东赶往关中,交通方便,一马平川。而诸葛亮大军要走斜谷的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在关东援军这前到达长安呢?万一落在了后面,魏军正好先吃掉魏延,然后封锁消息,以逸待劳,把诸葛亮的主力兵团钓出斜谷道,从而一鼓聚歼之。在这之后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诸葛亮的主力兵团全军覆没。所以,在诸葛亮看来,奇袭注定要失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白白葬送性命,还不如稳扎稳打。当时蜀汉的政治角度分析的话,可以看见,当时的诸葛亮,完全是将刘禅的君主权力掌控在自己手里,一旦诸葛亮攻下长安,蜀汉定会迁都长安,而诸葛亮的这一系列举动,会让世人认为,蜀汉的诸葛亮,会是第二个曹操,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刘禅不可能不知道,从他在诸葛亮死后一系列的举动来看,刘禅本人对诸葛亮的管头管脚是很反感的,诸葛亮作为一个智者,肯定会预见到攻下长安后整个蜀汉会因为自己而濒临破产边缘,为了蜀汉的延续,诸葛亮不得不做出了选择西上陇右的战略部署,就是希望自己是在不断北伐而北伐屡败屡战,他的底线其实就是不能攻下长安,因为诸葛亮很清楚攻下长安的后果,会引起蜀汉朝廷内怎样的变故。诸葛亮的最终目标是北伐,看似非常有把握,是安全、十拿九稳的计划。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从历史的实际看,诸葛亮所谓十全之计,在从228年到234年的5次北伐中,根本没有一次有完全成功的希望。客观上起到的结果,就是牵制、骚扰和削弱魏国,只要他存在,魏国凉州雍州不敢解甲,魏国始终紧张于他的出征,不敢加兵。这可能才是他真正的战略,能北伐成功自然好,如果不能,至少让魏国头疼,自己也能平安回去,他自己在《隆中对》里早说过了,北伐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中原有变,所以诸葛亮大多数的进攻,都是以攻为守的牵制。

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计奇谋,是因为什么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恢复汉室的目标六出祁山,进行北伐战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特亮并没有答应。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没有可行性,为什么诸葛亮不答应这个计谋呢?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就是由他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迅速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则从斜谷进兵到长安、潼关,两军在潼关会师。但是诸葛亮没有同意,理由是认为这条计策过于凶险,而且难以实施。首先看子午谷,子午谷是南北纵向的,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的秦岭山,南到石泉县。北方的出口称为“子口”,南方的出口称为“午口”。这里悬崖峭壁,栈道无数,地势非常险峻。诸葛亮的计划是先夺取陇右,然后居高临下,根据以后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发展。而威严提出的这个计划则是能够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到位,奠定光复汉室的基础。有人指责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不知道以奇制胜,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从而错过了绝好的世纪。但是那个地方在三四百年前才发生后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诸葛亮未必想不到,可能因为风险太大,胜算很低,所以诸葛亮才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风险很高,但是一旦成功就可以依托潼关、武关、浦坂津渡口的天险保卫关中。这样关中就可以成为蜀军比较可靠的补给基地,不再依靠翻越秦岭的补给,蜀军的粮草问题就能够解决。那么诸葛亮不同意的原因只能能实在风险高上,那么子午谷计谋风险有多高,可行性又怎么样呢?《魏略》中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魏延提出这个计划中说道,长安太守夏侯楙并不是将才,可以杀他一个措手不及。而魏军在长安一带的布兵也不多,可以说是防御力量非常薄弱。《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从这些记录来看,当时魏国没有想到蜀军会发动进攻,所以关陇地区的防守力量十分薄弱。如果诸葛亮采取了魏延的计策,或许真的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威严的军队用逐利打败长安的守军,然后再率领精锐进一步夺取潼关等地方。利用当地民众的粮食做补给,这样一来,魏延的计划就可以成功实现,关中就成为蜀国的囊中之物。所以魏延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战场上瞬息万变,没有什么计划是万无一失的,即便是诸葛亮后来实行的比较谨慎的北伐计划,却没有获得什么明显的成果。所以如果采用了子午谷计划,或许就是另外一个局面。诸葛亮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没有实施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个计谋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是成功。而一旦成功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可是如果不想忍受这个风险,那就只能放弃。当初曹操北征乌桓,可以说是非常惊险,军队差点渴死在沙漠里。所以曹操回来后重赏了那些劝他不要北征乌桓的人。所以因为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计划,所以这只是一个假设。

诸葛亮为什么不走子午谷

因为蜀国输不起。
在失去荆州之后,蜀国国力应该是三国中偏弱的。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和托孤之任,强行集结蜀国兵力北伐中原。如果以岐山大路作为主战场,那么即使北进受挫也可以勉强全师而退,不至于使蜀国受到重创。
如果以子午谷为战场,那将是一场不胜则亡的豪赌,一旦失败,连诸葛亮自己都不一定能跑路回蜀国,即使诸葛亮一人逃回蜀国,而蜀国因为损失了那么多兵力也再也没有一战之力了。这一点可以从姜维屯兵剑阁时被邓艾抄了后路后,成都居然没能像样的抵抗几个月来看得出来。蜀国兵力就那么多,实在是输不起呀。


子午谷奇谋能成功吗?

不能成功。因为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因素:国力。国力是否充裕,是两国战争的一个极大因素。蜀、魏二国在国力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魏坐拥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二,综合国力比蜀、吴两国相加还要厉害。就是这份差距,使魏延提出的计策根本不适用。国力包含很多种因素,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就是这些因素,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扩展资料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从现在开始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后人也以此作为魏延之后谋反的理由之一。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凉州。

子午谷奇谋是什么?你有哪些了解?

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刘备败走白帝城最后抑郁而终,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决定首次北伐,蜀军名将魏延献出一计,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表示自己和诸葛亮各带军队经过子午谷和斜谷会师于潼关,但是诸葛亮认为这个计策太过于凶险,成功率比较小,因此没有采取的魏延的计策。一、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什么“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是由蜀国名将魏延在诸葛亮准备北伐的时候所提出来的。魏延表示自己带领一万精兵从子午谷赶到长安,快速的夺取长安和潼关,等到自己偷袭成功之后,另一队由诸葛亮带领蜀军出斜谷进入长安和潼关,两队军马会师于潼关。可是生性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可行,否定了此计,对于这个计划,后人表示如果实施成功的话,代表着北伐的胜利。二、“子午谷奇谋”到底可不可行,为何诸葛亮否定这个计策首先要了解魏延提出这个奇计的可能性有多少,在陈寿所写的史料中有所记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陈寿所写的史料真实可信,甚至超过司马迁。既然魏延提出过这个计策,难道诸葛亮会没有想到吗?当时诸葛亮还在隆中的时候就提到过“两路进攻”曹魏的计谋,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相比更加的保险。诸葛亮是一个心思缜密、部署仔细的人,因为这个计策太低的胜算,再加上危险性极大,因此没有采纳。三、子午谷为何会让诸葛亮望而却步,因为风险率极高子午谷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南北纵向达到三百多公里,悬崖峭壁和栈道有许多,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地势。诸葛亮认为此计不行,不只因为处事,还因为当时的蜀国军力不允许这样做。首先子午谷的地势太过于凶险,如果被发现一定会全军覆没,本身蜀军就比曹魏军队的人数要少许多,因此诸葛亮不敢冒这个险。就算魏延夺取了长安,如果没有支援也会陷入困境当中。“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风险非常大,收益也大,是一个大胆的策略,魏延想用五千精兵通过子午谷,偷袭长安,想一口将整个关中吞并,虽然非常有气魄,却非常冒险。历史上有人闯过子午谷,当时闯王高迎祥想通过子午谷偷袭西安,刚到达谷口就被伏击,最后导致全军覆没。因此可以看出魏延此计是条非常高险的策略,能否成功要看对手的能力和当时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