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什么年代的人
1、戚继光是明朝人;
2、戚继光,生于1528年11月12日,卒于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
3、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戚继光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名族英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希望对你有用,满意请采纳。
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出生地
蓬莱市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戚继光是哪里人 他的塑相都在哪里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1)戚公祠:福建福州于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祠宇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除福建外,闽浙一带如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清、莆田等地都设有戚公祠。
(2)戚继光纪念馆:山东蓬莱,位于振扬门北侧,由以前的水师府辟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纪念馆座北朝南,东西两侧建有碑亭,分别立「忠」、「孝」字碑,碑阴刻有戚继光和戚景通生平。主体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展厅内容以展现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望采纳,谢谢!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耽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諡武毅
戚继光他是那里的人有后人吗
1、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2、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官任贵州总兵官。
戚印:戚继光长子(又说名戚英、戚狄平,文艺作品虚构人物),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第二个儿子,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的第三个儿子,於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第四个儿子,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戚兴国: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戚继光的老婆是哪里人
悍妇也,戚夫人无所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戚将军为了养儿子瞒着夫人纳了三个妾,结果让戚夫人知道了,拿刀差点谋杀了亲夫,多亏戚将军心眼活泛,又是哭又是下跪才平息了事。
其实戚夫人也是将门虎女,女中豪杰,好像姓王,也是一舞刀弄枪的主,夫妻俩平常的业余活动就是比划比划,好像戚继光胜少负多,戚将军虽然让倭寇闻之色变,但人有两面,他的妻管严在军中是比较有名的。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过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
戚继光官职世袭,不过初期还是很穷滴,据说戚夫人买了一条鱼,做了全家吃鱼头和鱼尾,把鱼身子留个戚继光。另外还曾卖了自己的首饰,让戚继光跑关系请客吃饭。这样的老婆还是不错滴。
戚继光征的一批兵也就是第一批戚家军都是哪里人??
浙江人,他一开始是在浙江抗倭了,后期才去福建抗倭
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10分
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他为将,为官之道和用兵之道合二为一了,他讲求实用,而不论手段。他为了能赢,哪怕是依附当朝权贵也在所不辞,他的确治下有方,深得军心。可是他的军权在明朝只有靠他自己向上贿赂或者成为爪牙。众所诸知的就是他是张居正的亲信,联系到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置,可知道为何戚继光在明朝永远擡不起头,因为他行的是兵家诡谲权诈之术,和儒家的君子之道大相悖逆,综合种种,儒家经典的史集封建王朝里,他只能是那样的评价。
文中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什么的人
戚继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人,他就是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戚大将军,他是我平生的偶像。他的果断,他的毅力,他手下那只所向披靡的戚家军是我们后人所敬仰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嘉靖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561年,在宁海,戚家军与一千倭寇前锋正面交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一个小时,就以戚家军的完胜而告终,战斗成果几乎让人难以想象:戚家军杀敌300还有踩死,掉到海里淹死的不计其数,而戚家军无一阵亡,只有一个狼筅兵因为使用武器不慎使自己受了轻伤。
抗倭历史上著名的台州大战自嘉靖四十年四月26日开战,到五月二十五日历时一个月大小十三战杀敌五千五百多人,解救百姓数以万计,辗转数千里,平均两天一战,而自己总阵亡才二十人。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俗话说杀敌一千还要自伤八百。可是戚继光做到了!戚家军做到了!。
我崇拜戚继光这样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保家卫国、痛击侵略者的军事奇才,是一个:“平生百余战,而未尝一败”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潜心发展军事科技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从事军事实践中总结出高屋建瓴的军事理论的军事奇才。
是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不只是英雄的历史,但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一定是包含着英雄的历史!如果漠视、忽视,乃至遗忘我们曾经的英雄,这样的民族,又何来希望?
历史名人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故里介绍
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是著名抗倭民主英雄,是南国和北疆备受称颂的英勇人物。在《明史戚继光传》一书中,说到了戚继光出生年月,但没有提到戚继光出生之地。所以,戚继光籍贯问题成为了数百年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 戚继光塑像 历史学家们对戚继光是哪里人也持有不同意见,1915年出版的《辞源》和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记载,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后来,在1979年出版的《辞源》和《辞海》中记载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所以,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很多文学作品和电视电影作品都提及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登州即为原来的蓬莱。根据资料显示,戚继光的祖先戚祥是山东蓬莱人,而戚祥去世后,他的子孙们都继承了他的职位,即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所以,戚祥的后世子孙们一直居住以此。戚继光于1528年在山东济宁出生,戚继光出生后一直在山东蓬莱生活。后来,戚继光也袭承祖先的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公元1588年,戚继光也在山东蓬莱去世。如今,山东蓬莱仍有戚继光住宅和戚继光纪念建筑等。 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这一说法,也有相关证据表明此观点。戚继光在江西、浙江一带练兵对抗倭寇时,曾到安徽休宁一带驻兵,戚继光在参观齐云山时,曾写下“定远戚继光”,以此表明自己是定远人。如今,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坊间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是人人皆知的民族英雄,由于历史上关于他的故里没有统一的记载,以至于到了今天,有好几个地方都在争英雄,包括山东蓬莱、河南濮阳和安徽定远等地,现在就来探讨一下戚继光故里究竟在何处。 戚继光故里图片 先说说最常见的说法――山东蓬莱,说蓬莱就要从登州说起,通过查阅登州历史可知道,明朝的登州属于山东省下的莱州府,首府在蓬莱,管辖蓬莱县和文登县等八个县级单位,明朝的登州被认为是现在的山东蓬莱。说戚继光是蓬莱人,是因为他的祖先戚祥是山东蓬莱人,戚氏家族的荣耀都来自这位戚祥,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世袭他的职位。戚继光十七岁的时候确实是世袭了父辈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他抗击倭寇的第一站也是在山东,其中就包括蓬莱,史书记载他辞官后也是回的蓬莱,蓬莱现如今是保留戚继光遗址最多的地方。 再说说河南濮阳,这要从戚这姓氏开始说,戚姓源于姬姓,是卫国人后代,卫国受封地在河南濮阳,后来卫国灭亡,戚姓才迁往山东蓬莱,认祖归宗就应该是河南濮阳。 最后是安徽定远,和戚继光同时期的李贽在书中记载过:戚景通,定远人,戚景通是戚继光的父亲,父亲是定远人,儿子当然也是定远人。据说戚继光游玩山水时,有两次在石碑上题过:定远戚继光。 戚继光故里到现在还是个谜,不管他的故乡是在哪里,总之是在我们中华土地上,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 戚继光是明代时期的有突出成绩的军事人物,其在抗击“南倭北虏”的战争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稳定了当时的明朝 *** ,是明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那么,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呢? 戚继光雕像 究竟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其实,要真的来评价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戚继光出生于河南地区,他的父亲是一个军事家,父亲对用兵之事很了解,也非常擅长于武艺。同时,戚继光的父亲也将自己所懂的军事知识传授给戚继光了,戚继光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打战的事情很了解了。戚继光在之后的战争中也的确表现优异,其在军事方面地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说他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一点也不为过。 戚继光从他的性格中还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很坚持的人。戚继光和倭寇的战争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戚继光肯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即便是如此多的困难也没有打败戚继光,他还是将倭寇赶出了中国的领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坚持的人。 多年来,戚继光在和倭寇的战争中有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戚继光的努力下,倭寇之乱终于被平息了。戚继光就是带着忠君爱国之心去和倭寇进行战斗的,对整个国家都有贡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有忠君爱国之心的人。 戚继光的品质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长河中不会暗淡的星辰,文武双全的戚继光出生在倭寇动乱的明朝,当时中央朝廷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国家动荡之际,戚继光断然选择弃文从武,在好友的劝阻下,戚继光选择参军入伍,这一步也决定了戚继光一生注定与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活有关,同时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荣华富贵;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义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 戚继光雕像 忠贞不二、为民族誓死而战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与很多民族英雄一样,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在他的带领下,横行的倭寇屡遭打击,多场战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阵击败占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戚继光的名字响彻在神州大地;对于戚家军的应用善战,倭寇也是无策,最终想出了诏安计策,给予戚继光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戚继光断然放弃倭寇开出的一切条件,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的每一寸领土。 创新、大胆、敢于实践的不屈不挠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戚继光的队伍中都是一些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国难当头,戚继光大胆编制农民队伍,戚家军在戚继光的 *** 下,在战场上十分应用,在与倭寇长达十几年的对峙中,戚继光屡次告诫,未尝一败;除此之外,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阵改良武器,生产可以克制对手的新武器,阵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 戚继光阵法 戚继光是很多人熟知的英雄人物,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作为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好地才华;自幼饱读兵书的戚继光在排兵布阵方面有着很多过人之处,在其组建戚家军期间,也将其的军事才华展现出来;合理的排兵布阵可以发挥出军队最大的实力,戚继光在与倭寇战斗过程中,多次通过变阵的方式迎敌,戚继光阵法独特,异族侵略者见识到我国阵法之奥秘。 戚继光雕像 戚继光阵法大多是在古人的排兵布阵中加以演变而来的,戚继光根据倭寇的武术套路、排兵布阵的方式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因素加以总结,在古书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研发出更加具有实战能力的阵法;一字长蛇阵、落雁阵多种古书记载的阵法在戚继光的改良下充分展现阵法威力,在与外敌交手过程中,戚继光让异族人见识到华夏阵法的强势之处,多次在不利的局面下,利用阵法的变化给予倭寇重创。 戚继光在与倭寇14年的战斗中,研制出很多巧妙的阵法,鸳鸯阵无疑是戚继光阵法中的精髓,该阵法简单实用,大家都知道戚继光组建的军队更多武士来自于民间,对于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而言,高深的阵法布置很难在战斗中得以实现;鸳鸯阵的设计构造巧妙,期间含杂着几十种变化,该阵法由11人组成,盾牌在前,长矛在后,除此之外,还有长枪和砍刀分列两侧,多种武器可以在不同地形中发挥优势,阵容千变万化中,主要是以“两才阵”和“三才阵”为主。 戚继光名言 戚继光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抗击倭寇,他常年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保卫明朝海事领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戚继光不但是位出色的军事家,他还是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文学上,戚继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后来成为激励世人前进的座右铭。 戚继光画像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戚继光名言之一。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戚继光对读书做学问的真知灼见。戚继光认为,要想修养身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带来的欢愉。这句话是戚继光在实践出总结出来的道理,和佛教主张的修行思想一样,如果一个人想要有建康愉悦的身心,那么就要忘却名利追逐。只有个体没有了欲望,心里的负担才会变轻,随之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畅轻。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戚继光看来,读书是一件无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确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句名言也是戚继光的座右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对知识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也是戚继光名言之一。同时,这句话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戚继光看来,身为好儿郎,应该有一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在戚继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对这名言的践行。
关于戚继光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呀?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