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咸阳人

咸阳近代的名人

  班固(32~92)东汉历史学家。字孟坚。咸阳市渭城区人。少年时博览群书,继承其父班彪遗志修前汉史,以私改国史被告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获得释放。后任兰台令史,典校秘书,积思蓄力20余年,撰成《汉书》百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章帝时,为玄武门司马,撰集《白虎通义》。著作有《班兰台集》等。
  班超(32~102)东汉时疏通丝绸之路的外交使节。字仲升。咸阳市渭城区人。班固胞弟,年轻时曾为官府钞书,后投笔从戎。明帝永平十六年(73),随从窦固北击匈奴,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使者,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章帝初,坚守疏勒等地,得到东汉政权援军,反击匈奴。从章帝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地叛乱,并击退月氏进攻,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沟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永元三年(91)任西域都护,被封为定远侯,曾派使节甘英远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永元十四年(102),病逝于洛阳。
  班昭(49~约120)东汉历史学家。女,字惠姬。咸阳市渭城区人。其兄班固死时,所撰《汉书》尚未完稿。班昭和马续奉和帝之命,分别续补了8表及天文志。因文史兼通,才华出众,深得和帝及邓太后恩宠,常被召入宫中,为皇后诸贵人讲学。其丈夫名曹世叔,故又称班昭为曹大家。著作有《东征赋》、《女诫》等。
  贾逵(30~101)东汉天文学家、经学家。咸阳市渭城区人。青年时通晓经史,曾任侍中及左中郎将。明帝时,献所作《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力斥术数谶纬之学。后与班固同校秘书,撰写东汉历史。章帝时,在白虎观等地讲授《古文尚书》、《左传》。曾与今文学家辩难,提高古文经学的地位。他精通天文学,认为在历法中应按黄道来计算日月运动。章帝元和二年(85)参与修订《四分历》,所测黄道与赤道交角数值精度极高,增加了24节气昏旦中星、昼夜刻漏和晷影长度等新内容,比太初历有显著进步,为后世历法所依循。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字季长。咸阳兴平人。博通经籍。安帝时拜郎中,校书东观。桓帝时,官至南郡太守。博学多才,为世通儒。遍读儒家经典,从事教育子弟,常有生徒数百至千余人。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不拘小节,人称“绛帐授书”。所注书有《孝经》、《论语》、《毛诗》、《周易》、《三礼》、《尚书》等,撰有《三传异同说》。
  赵岐(108~201)东汉学者。初名嘉,字台卿。咸阳市渭城区人。桓帝时,历任京兆尹功曹并州刺史。灵帝时遭党锢之祸,逃往北海卖饼为生。献帝时历任议郎、太仆、太常等职。后又遣派荆州督收租粮,年老病死。通明经学,多才多艺,所画人物被《读画品录》(唐李嗣其著)列为上一品。所著《三辅决录》除记述汉代官僚阶层史实外,保存有十分珍贵的关中地方史资料。另著有《孟子章句》,被后人收入《十三经注疏》。
  还有牛弘,李靖,杨良瑶。


陕西咸阳出过哪些名人

咸阳历史上的名人许许多多,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还有班超,班固等等,现在随着我的文字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咸阳名人们!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 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 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 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唐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刘弘基早年以父荫为右勋侍,为避从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狱。 后投奔太原,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 李渊起兵时,刘弘基斩杀宋老生,击破卫文升,围攻长安,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 后随李世民征战,讨伐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进封任国公。 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 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 *** 尊刘备为汉中王。 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料绾睢?/p> 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名将。 官至兵部尚书。 封陈国公。 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 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 耿?m 耿?m(yǎn)(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耿?m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 刘秀称帝后,耿?m封建威大将军、好?侯。 此后,耿?m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王重阳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 始名中孚,字知明,号重阳子。 咸阳市秦都区人。 幼学儒术,长大后入学府,善于作文,颇喜弓马。 年轻时投靠金廷,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求取功名富贵。 因仕途失意,辞官解印,黜妻弃子,隐居终南刘蒋村,沉沦酒坛,自暴自弃。 金己卯四年(1159)夏望,醉卧于甘河镇,自称遇仙入道,更名王吉吉,号重阳子。 从此潜修金丹,佯狂装疯,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 ?6?


咸阳好不好?

我现居住在咸阳,在很多城市生活过,以下是我对咸阳客观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看城市怎么样,看看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和人行道就知道怎么样了。多地人行道杂乱,常可见到垃圾杂物,道路两边的树木在旧城区范围相对茂盛,其它大多数地方都才栽种不久.小广告随处可见,夏季如遇大到暴雨持续三个小时就可造成城区部分下水不利,交通局部瘫痪. 2、四季中春秋两季不明显,夏冬两季偏长些,夏季最热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台上实测显示为47摄氏度,此为地面温度。 3、无论从城市区域和城市发达情况都与温州和沈阳无法相比。 4、在午夜或凌晨公路上基本无车的情况下,可在20分钟内到达西安城区,但一定要满足以上条件。在正常无自驾车坐公交或是长途车的情况下,从出门至到达西安城区1个半小时算是快的。 5、文化方面基本上属于历史,现在咸阳找不到值得一看的历史文化古迹了。现代咸阳只能说是一些低等保健品生产地和足浴洗浴城。咸阳现在基本没有重要企业,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并没有旅游资源,无重要的土特产.社会治安一般向下,最近就有一些出咸阳的重大治安事件,可以网上搜一下看看。 6、别听什么易居城市之类的名头,骗人的,我居住过的城市说实话,咸阳从各方面是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了. 以上是咸阳给我的感觉,并无情感方面因素,相对很客观.供你参考. 求采纳


咸阳怎么样?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嵕山南, 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 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 0119平方千米。辖兴平市一市,秦都、渭城、杨凌3个区,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4万人。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 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
  矿藏: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陶土、铁矿石、大理石等1 6种。市区北部属渭北“黑腰带”的一部分,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为陕西第二大煤田。中部石灰石储量40亿立方米。
  经济: 有耕地41.54万公顷,是陕西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全市有9个省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6个国家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人均产粮居陕西之首,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多公斤。多种经营已形成以棉花,苹果、烤烟、蔬菜、笼养鸡、生猪等产品为主的1 5个商品基地。尤其是“红富士” 苹果等新品种多次获国家和省优质果品奖。大力发展礼泉短富、皇家嘎拉、美国8号等优质品种。美国红地球葡萄已在泾阳、三原、礼泉、永寿建立了200公顷开发示范园。境内动物以家畜家禽为主,是关中驴、秦川牛的主要产地,奶山羊发展较快,已成为陕西奶山羊基地之一。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林木总蓄积量为456.5万立方米。11.5万公顷草场。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品种达626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
  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I/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
交通: 陇海铁路贯通东西,咸(阳)铜(川)、西(安)韩(城)铁路与陇海线在此交汇;西(安)兰(州)、211国道、咸(阳)宋(家川)、西(安)宝(鸡)、西(安)铜(川)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县县、乡乡实现了油路化。已建成的西安至天水、西安至铜川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几千年的“咸阳古渡”已被横跨渭河的铁路和公路大桥代替。国内第四大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有国际、国内航线80多条。
  名胜古迹: 全市文物景点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73处。乾陵举世闻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夫妇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还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杨贵妃墓等。咸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咸阳主要旅游景点:乾陵 ·沙河古桥风情园 ·咸阳博物馆 ·渭滨公园 ·茂陵博物馆·杨贵妃墓 ·大地原点 ·三原城隍庙 ·昭陵 ·五陵原·后稽教稼台 ·郑国渠 ·北杜铁塔 ·崇文塔 ·长陵 ·咸阳石门山 ·彬县大佛寺石窟 ·开元古塔 ·懿德太子墓 ·彬县大佛寺 ·昭仁寺 ·甘泉宫遗址 ·爷台山 ·永泰公主墓 ·黄土民俗村 ·凤凰广场 ·汉阳陵 ·乾陵博物馆 ·中华广场·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 ·唐家大院 ·陕西科技大学 ·咸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