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促进互联网行业竞争和创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在当时主导互联网市场的美国在线等门户网站的垄断地位,促进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和创新。政策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必须提供开放性的基础设施,任何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平等地使用该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鼓励竞争和创新,使消费者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他们想要的互联网服务。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互联网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和创业中心,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说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哦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看下文
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抢占海口,争夺势力范围等掠夺活动,对于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旦中国遭到瓜分,分别成为各国统治的殖民地,美国对华贸易必然受到排斥,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它对中国的贸易增长很快,1899年出口额比1895年增长了将近两倍。美国实业界更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看作一个“潜在的市场”。代表纺织业利益的《商报》1898年1月写道,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
胶州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忧心忡忡地报告国务院说,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同年2月,《纽约时报》指出:“被危及的利益不仅是我们现今同中国各口岸的贸易,而且是所有这些贸易将来增长的权利”,而这种增长将“成为对外贸易迅速扩张时期巨大利益的源泉。”美国输入中国商品的三分之二是通过天津、烟台和牛庄三个港口进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因此它对其他国家争夺我国东北特别关注。1898年6月,美国一位领事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如果俄国“实行它的办法(指由中东铁路运输的俄国货物减税和自定运费),它必将给我们现今输入中国的石油、面粉、纺织品及其他货物的贸易带来损害。”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保护他们当前和将来的在华利益。1898年1月,华美合兴公司及其他从事对华贸易的大商行成立美国在华利益委员会,促使美国政府重视中国事态的发展。在它的推动下,纽约商会于2月向国务院请愿,要求政府“迅速有力地保卫我国公民在华的现存条约利益”。费城、旧金山、波士顿等地商会纷纷响应,要政府维护“在现存条约权利下享有的一切特权”,“促进〔在华〕商业利益”。同年8月,这个委员会扩大为美国亚洲协会,进一步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协会主席弗雷泽(E.Frazar)得意地说:“我们经常通过亲自拜访和通信同麦金莱(W.Mckinley)总统及其内阁成员取得完全的一致,我们的建议和决议受到热烈的赞同。”麦金莱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他决心“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 目的 是什么

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扩展资料1902年,美国政府抗议俄国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侵犯满洲违反了门户开放政策。当日本在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再满洲南部取代了俄国之后,美国和日本共同承诺要维持势力在满洲的平等。在金融上,美国努力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成立了一个国际财团。中国的铁路贷款通过它实现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在其中,美国和日本重申了门户开放政策,但是美国将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兰辛-石井协定)。日本与盟国的一系列秘密协议进一步减低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力。对门户开放政策与日俱增的漠视是导致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此次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其中再次确定了要通过门户开放政策维持中国的领土完整。然而,这一次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共同签署的协定无缺乏任何的实施细则。随着日本侵略了满洲并建立起傀儡政权满洲国,门户开放政策也随之不存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户开放政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户开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