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课文解析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日暮秋景图。日暮时分,倦鸟归巢,残阳斜照,映红了江边的芦苇。全诗情景交融,视点从日暮的天空落到江边的芦苇丛,构成了秋天黄昏时分的美丽江景。诗歌的末尾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使全诗增添了情趣与生气。

《秋晚的江上》的全诗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的作者
《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刘大白,刘大白是近代诗人,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秋晚的江上》出自刘大白1926年出版的诗集《邮吻》中。由于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秋晚的江上》一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想飞回巢的鸟儿已经倦了,黄昏前的太阳照在鸟儿的背上和翅膀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随着飞鸟的翅膀扑腾,这黄昏的太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掉到在江面上一样。在那一瞬间,白色的芦苇顶端,好像一个女人美丽的容颜。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的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那个时候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比较大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十分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其实和旧诗词没有太大的差别。刘大白也是一样,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