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是什么?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是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孔明灯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放孔明灯。天灯又名孔明灯,起源於三国时代,由诸葛bai先生(孔明)首创,为了要在城内传递军情,遂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以利联络,也是现今世界上,热气球的先驱,足见我中国人高超的智慧。大约於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
元宵节为什么要观灯
元宵节观灯是因为花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古人点灯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素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所以也叫灯节,沿袭至今。元宵节观灯的习俗起源较早,在唐代,元宵放灯已发展为很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据记载,当时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十分好看。对那时观灯的盛景,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花灯与月光相映的动人场面。宋代的灯会则更为壮观,每每灯会期间人潮涌动,人们一边观赏造型各异的花灯,一边品节令小吃。苏东坡曾描摹道“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此后,元宵灯节的规模与时间不断变化。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合计三天;宋代又在正月十六之后加了两日,算下来是五天;明代则是到由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天时间。古代“花灯”类型在古代,元宵节花灯的品种也十分丰富。以南宋举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据说,那时最大的苏灯,直径可达三四尺,用五色琉璃制成,上面还有山水人物,栩栩如生。 另外,还有如“混然玻璃球”般的“无骨灯”、“刻镂金珀玳瑁以饰”的魫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的珠子灯,相当新巧。 其中,“走马灯”又叫蟠螭灯、马骑灯,制作相当精巧:它设有“轮轴”,也叫纸轮风车,上有剪纸,在灯内点上蜡烛后燃烧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带动轮轴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灯屏上,图像不断变化。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故宫“上元之夜”刷屏 元宵节到底为啥要观灯?
赏灯的诗句有哪些?
赏灯的诗句如下:1、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翻译:那冲向天空的一簇簇烟花十分惹人怜爱,仿佛春天花儿盛开一般,又突然看到天空中清辉映照着月光将尽一般。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翻译: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3、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丘逢甲《元夕无月》翻译: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4、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翻译: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翻译: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
描写灯光的古诗句有哪些?
1. 关于描写灯光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灯光的古诗句 1.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哪些
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
1、唐·白居易 《琵琶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2、唐·李商隐 《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3、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宋·李清照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5、唐·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2.谁有描述城市灯光夜景的诗句
1. 望庚星昴宿,荧荧照室,祥烟瑞霭,郁郁充闾。——《沁园春·萱草阑干》无名氏
2. 华灯初上,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流光溢彩,红灯酒绿,光怪陆离,霓虹闪烁,红男绿女。
3. 默默肃立的路灯,像等待检阅的哨兵,站姿笔挺,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守护着这城市的安宁。一排排、一行行路灯不断向远方延伸,汇聚成了一支支流光溢彩的河流,偶尔有汽车疾驰而去,也是一尾尾鱼儿在河里游动。
4. 城市的夜,何等迷人。灯红酒绿,斑离繁华。
5.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6.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王建《江馆》
7.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秦观《南歌子》
8.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王安石《渔家傲
9. 在我们眼前,是一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五彩之光,是一片璀璨的灯的海洋,分不清哪里是天上的星星,哪里是人间的灯火,抑或是天上的星星跌入了人间,人间的灯火也开放在星空。
10. 夜晚的蓉城处处灯火辉煌、交相辉映。往来穿梭的车辆,高高耸立的路灯,富丽堂皇的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把这个城市装扮得分外的妖娆和美丽,好一个不夜锦官城!
11. 如果天气晴好,天上的星,地上的灯,交相辉映,相互交融,极目远眺,分不清哪个是星,哪个是灯。
3.描写灯火古诗句
关于灯火的诗句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2.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3.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4.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5.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6.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陈藻《桂堂秋夜》
7.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8.旧街灯火元宵近,无复遨头夜市穿。——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胪唱曾叨殿上传》
9.城市哄灯火,强作元夕天。——方回《正月初四后十余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江皋残雪霁》
10.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方回《中秋雨》
4.关于灯光的古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5.描写灯光的诗词句有哪些
杂咏 灯(南北朝·谢朓)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秋灯(唐·王建)
向壁暖悠悠,罗帏寒寂寂。
斜照碧山图,松间一片石。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观灯(唐·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咏灯(唐·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灯(唐·郑谷)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雨悠悠。
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
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
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咏灯(唐·韩偓)
高在酒楼明锦幕,远随渔艇泊烟江。
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灯光谣(宋·李新)
梦过漆园胡蝶入,月落松窗烟雾湿。
晓凉却恐老儿寒,惊起薪床穿破褶。
土壁萧条室如水,贷粟何人借甘旨。
金莲驾象得得来,华灯一滴祥光开。
彩晕收还香火寂,门外尘空镜天碧。
桂树残花苍影沉,玉娥扫彻云中魄。
6.有关灯火辉煌的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1.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箫的美称。 6.玉壶:比喻明月。 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8. 句子解释:“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女子。 10.千百度:千百遍。 11.蓦然:猛然、突然。 12.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3.暗香:本指梅花,这里借指美人。 14.他,即她。古时她他不分,通用
7.有关灯光的诗句
约克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孤灯寒照雨,愧君相见频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归(白居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糙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8.描述灯光的诗句
同张将蓟门观灯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
年代:【唐】 作者:【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