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出山歌

古老而神秘的壮族山歌

民歌是由人民大众自作自唱的歌,在流传过程中口口相传,自生自灭,经众人不断地修改而不断完善。从而世代相传,流传下来的大多是精华。
  远古的呼唤:中国民歌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当然,呐喊并不能算是歌,但从那开始就孕育着民歌的种子。比较算真正义意上的民歌应该是从原始社会中的祭祀活动开始的。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驼)的原因。
  美丽的传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关于民歌的传说很多。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起源非常久远。是中国民歌中体现集体性的典型代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歌的起源的踪迹。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
  深遂的根源: 近年来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古代歌圩很好可能起源于对图腾、天神的祭祀仪式,特别是和仪式中体现生殖崇拜的歌舞有密切关系。宋时,汉文典籍就有了关于歌圩的记载: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写道: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者。”书中强调了“自撰”二字,这正是对歌的特征。卷十《飞驼》载:“上巳日(农历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壮族的节日。
  历史的熔炉: 沧海桑田的历史使中国民歌历尽风霜,民歌好比是草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任你风霜雨雪,燎原大火,但终于还是能大片保存了下来。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民歌始终是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是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民歌也是符合优胜劣汰原则的。好的民歌,世代传唱,婉如醇酒,愈久弥香。一些不是很好甚至是下流的歌,虽然在某些时候有某些人传唱,但终将会被人民所摒弃。比如,曹禺的话剧《日出》中有一首名为《叫声小亲亲》的歌,是嫖客所唱,用和《无锡景》相同的一个调子。到了今天,《无锡景》仍深受人民群众所钟爱,而《叫声小亲亲》被淘汰则是一种必然。如果不是曹禺先生当年为写戏剧亲自到妓院观察生活的话,我们今天可能就不知道有这么一首歌了。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民歌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传,包括很多优秀的。汉乐府诗就是从民歌采来的,然而现在多是只留下诗而见不到歌了。同样的,很多词牌、曲牌也源于民歌,但现在还能以原来方式唱的恐怕极少了。民歌被转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下来。中国民歌就是这样经过历史熔炉的冶炼,比精钢还精,比真金还真,世代相传,百唱不厌,长传不衰!


壮族山歌队唱歌词

  广西壮族《劝酒歌》歌词:

  吃饭=跟兜

  我爱你=古挨蒙

  去哪=杯呐 (根挨) = 早饭

  (根灵) = 午饭

  (根仇) = 晚饭

  喝吧,来自山外的朋友

  莫说山里人不会待客

  一见面,就给你

  端上一碗酒

  人们说舒心的酒不会醉

  你就一口干了这碗洒

  酒,酒,酒

  干了酒话才更稠

  说实话早些年来山上

  给你的是失望和忧愁

  不是我们山里人不会待客

  我们只是愁当酒……

  喝吧,喝了这碗酒

  慢慢再看山里的美景

  不是山里人一夜巧打扮

  把处处装点得红花绿柳

  忧愁的日子象流水一样流走

  好日子就像这香甜醇郁的酒

  喝吧,来自山外的朋友

  快喝下山里人敬你的洒

  也许从广播里听过我们的歌

  也许我们在报纸上打过招呼

  也许在电视上见过我们的生活

  心里有几分幸福的高兴

  喝吧,来自山外的朋友

  快请品尝一下我们生活的蜜汁

  有没有山外那么香甜醉人


一到十字山歌歌词

一字写来一条街,刘备从前打草鞋二字写来一条河,子牙讨个扫把婆。三字写来一张梯,莺茑月下打飞机。四寻情妹夜已深,陌路难行篝火尽。五寻情妹天色明,哥卷裤脚又前行。六寻情妹去娘家,岳父全家横了眉。七寻情妹到山谷,山谷听得鬼嚎哭。八寻情妹到河滩,嗓子渐哑步伐难。九寻情妹走千里,太阳出了又落西。十寻情妹已半年,忽见情妹在面前。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山歌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