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的艺术特色

调腔音乐的特色有三种:一为帮腔,二为叠板,三为干唱。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则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纯用人声,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让今人感到惊奇的是,同样一句唱词,通过帮腔这一形式,能达到其他剧种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现代的调腔唱腔中已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而成的。 调腔演唱风格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是“干唱”、“帮腔”和“叠板”。其中“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同样一句唱词,在新昌调腔中通过帮腔这一形式,就能达到其他音乐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干唱”,则是一种“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古老唱腔形式,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新昌调腔属词牌系统,唱词非常严谨,曲牌十分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只,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新昌调腔还有一个独特的曲谱符号蚓号。因形似蚯蚓(俗称曲蟮)而得名,它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是一代一代的调腔老艺人积累并辗转相承的,调腔艺人就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曲牌和蚓号唱出不同的腔调的。这些“蚓号”如今仍可在调腔古剧抄本中见到。新昌调腔由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风格,不但古戏演得好,贴近生活的现代戏演来也十分得体,所有通过调腔排演的剧目不但深得戏曲界专家学者的好评,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喜闻乐见。1992年新昌调腔剧团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会演”,调腔的“干唱”倾倒了与会专家和观众,一个仅由五人组成的乐队就获得了四个音乐奖之一的“伴唱伴奏奖”;剧团还同时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剧奖”(整理改编)、“表演奖“。获奖之多,档次之高,居南方片折子戏之首。

新昌调腔有什么特色?

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由于新昌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演员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依然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明代,越地出现调腔,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张岱《陶庵梦忆》所说的朱楚生,是当时著名的调腔戏演员,女戏是指唱新昌调腔的女戏子。新昌调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新昌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到了清代,新昌调腔的班社可谓遍地开花,单是新昌一地就有宋凤台、老凤台等几十家演出团体。当时有句俗语叫:年终封箱,演员返乡,说声做戏,即可登场。由此可见当年盛况。清代初期,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传。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明末至清多中叶,新昌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代末期,昆腔趋向衰落,而新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12副半新昌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虽历经曲折,新昌调腔仍活跃于舞台。新昌调腔的唱腔系曲牌联套体,在长短句中偶尔有三、四、五、六、七言的不同叠句。唱时每句句尾大多采用一字或数字帮腔,或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都由乐队以人声帮和,每个乐句的旋律趋向下滑,故有人认为调腔即掉腔的讹音。新昌调腔的伴奏不用管弦,只有打击乐,分文武场,不同音色的文武场打击乐器有28种之多,后因受当地昆腔和乱弹剧种影响,在极少数折子戏中增加了笛子及板胡伴奏,仍保留尾音帮腔,演员称它为“四平”。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乐两者构成。文就是唱辞,乐就是唱腔。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新昌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传统曲牌360多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套曲由多个曲牌按一定规律连缀而成,有点绛唇套、新水令套、一枝花、九转套、梁州序套等32套。只曲是由单一曲牌作反复演唱,有桂枝香、孝顺歌、驻云飞、风入松、急三枪等37支,其中,风入松、急三枪两支连缀体中,竟还能找到唐宋时期古典歌舞踏歌和转踏的遗响,真是弥足珍贵。在浙江各路调腔曲牌中,新昌调腔曲牌最为丰富。新昌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现代的新昌调腔唱腔中已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而成的。新昌调腔剧目丰富,贯穿了整部戏曲发展史。有始于北宋的目连戏、始于宋南渡时的老南戏、形成于元代的元杂剧、明清时期的传奇剧,直至近现代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和现代剧。新昌调腔剧团又是全国唯一能演元杂剧《北西厢》、《汉宫秋》的表演团体。目连戏是我国最早的戏曲表演形式,而新昌调腔目连戏在我国目连戏大家族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167出剧目中,人无我有的曲目多达72出。特别是《无常》和《女吊》深受鲁迅先生的喜爱,并撰文对唱腔、表演、音乐、服饰等作了详细介绍。新昌调腔演唱风格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是干唱、帮腔和叠板。其中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同样一句唱词,在新昌调腔中通过帮腔这一形式,就能达到其他音乐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干唱是一种“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古老唱腔形式,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新昌调腔还有一个独特的曲谱符号蚓号,因形似蚯蚓而得名。它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是一代一代的新昌调腔老演员积累并辗转相承的,调腔演员就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曲牌和蚓号唱出不同的腔调的。新昌调腔由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风格,不但古戏演得好,贴近生活的现代戏演来也十分得体,所有通过新昌调腔排演的剧目不但深得戏曲界专家学者的好评,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喜闻乐见,档次之高,居南方片折子戏之首。

古代戏曲声腔中的余姚腔是什么?

古代戏曲声腔的一种,约元末明初时形成于绍兴府的余姚一带,因之得名。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至嘉靖年间,已流传到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扬州、徐州等六府。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太平(今安徽当涂)一带的余姚腔,又同弋阳腔以及当地的民间曲调汇合而形成青阳腔。余姚腔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结构,演唱时不用丝弦,只以鼓板伴之。

新昌县属于哪个市

新昌县属于浙江绍兴市。新昌已经成为中国轴承之乡、全国医药强县、纺机基地、冷配大县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国家科技兴贸(生物医药)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县。新昌县的地貌新昌县是一个以山林、旱地为主的山区丘陵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小将菩提峰,海拔996米。四明山脉自东北入境,构在小将至沙溪山地。天台山脉两支自中南部入境,古称“一邑主山”的天姥山区逶迤绵亘至鞍顶山。构成儒岙至回山东部山地。会稽、大盘山脉自西南入境,盘亘于镜岭镇的安山和西坑一带,构成镜岭南部山地。中部为丘陵台地,一般为海拔250米至500米玄武岩台地,范围较大的有回山、大市聚、孟家塘、遁山等,边缘为陡坡峻岭。

新昌县属于哪个市

新昌县属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位于绍兴市东南部,县治南明街道,距绍兴83千米、杭州132千米、宁波95千米。县境东邻奉化、宁海,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西北与嵊州接壤,县境东西相距52.3千米,南北相距36.9千米。新昌建县于公元908年,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典型的山区县,新昌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已经成为中国轴承之乡、全国医药强县、纺机基地、冷配大县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地形特征:新昌县是一个以山林、旱地为主的山区丘陵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小将菩提峰,海拔996米,四明山脉自东北入境,构在小将至沙溪山地,天台山脉两支自中南部入境,古称一邑主山的天姥山区逶迤绵亘至鞍顶山,构成儒岙至回山东部山地。新昌县有澄潭、新昌、黄泽三大主要河流,县境流域面积1209平方千米,有大小支流73条,部长455.6千米,河网密度0.38千米/平方千米,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呈折扇形流向西北注入曹娥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昌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