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是利是弊?
不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政策变化,它将带来以下影响:
1. 促进教育公平:这将减少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非学术因素对学生入学的影响,使得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2. 减轻学生负担:避免考试竞争,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上。
3. 促进素质教育:降低考试选拔的压力,可以鼓励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一的考试成绩。
4. 激发教师创新:这将迫使教师更加关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5. 有利于家庭和谐:减轻家庭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有助于减轻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促进家庭和谐。
6.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
7. 有利于长远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让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从而为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这个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保证公平选拔、如何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因此,在实施这一政策时,需要制定合理的配套措施,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进。
高考改革的利弊有哪些
高考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那么,高考英语改革的有哪些利与弊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英语改革的利处
1、高考英语改革的好处之一,就是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中,英语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升学的敲门砖。这违背了学习英语的初衷。所以,如果英语改革后,不纳入高考总分,更有利于走出学习英语的死胡同。
2、高考英语改革后,变成一年多考,这一点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绝对是减轻了考生的考试压力。对于,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也能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毕竟第一次成绩考的不理想,还有第二次机会。
高考英语改革的弊端
1、高考英语改革后,英语变成一年多考,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考生在高一的时候就通过了优秀的等级,那么在高二、高三就会暂停对英语的学习。那么,两年不学习英语,可能会导致考生的英语水平倒退。
我推荐:高考改革后还考英语吗
2、高考英语改革一年多考,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懈怠心理,把希望寄托在第二次考试上,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外,对于一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很重要的,但是英语改革则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如果学生的自制力不强的话,就会降低学习英语的效率。
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高考改革从2019年开始。明确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内容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扩展资料:改革内容: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