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教师忌语

一天上班该怎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

你好,我从事幼儿园工作6年多,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告诉孩子你姓什么,就如:小朋友们,我是*(李)老师。就可以了,可以一天问上孩子们几遍,孩子们,我是什么老师啊?特别是下午离园的时候。这样,因为孩子是第一天在这里上学,回到家之后几遍说不上今天学了什么东西,能够正确告诉家长老师姓什么。家长那会很高兴的。

另外,切忌不可批评孩子,更不可打孩子。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肯定会有很多调皮的孩子,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孩子越来越娇惯。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是应该批评教育,但是因为你的情况,是新开的幼儿园,你对家长、孩子都不了解。当然有的孩子和家长不介意老师的批评,可有的孩子却很会像家长描述老师的言语,如果恰好碰上是很溺爱、维护孩子的家长,你的工作会很被动。记住,批评孩子要等到你对家长和孩子都非常了解之后。网上会有很多的教师忌语你可以查一下,有水平的和家长讲话会对你的工作很有帮助的。


教师忌语的意义

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存在两种极端现象。第一种是教师将批评语推向极至而成为带侮辱性质的话语。具体表现有几种:将学生形象丑恶化,如“我看你什么都不行,就是一只猪”;将学生的能力降为负数,如“我看你跟别人怎么比?学习不行,体育又不行,没有一样好的,就连怎么扫地都不知道”;顺带批评学生的亲属,如“你父母亲怎么把你生出来的,这么没出息,我看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些评语是极其危险的。它损害了学生的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它带有很强的压制性,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充其量只是教师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第二种是教师将表扬表面化,为表扬而表扬。这种表扬看似尊重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优点,实际上它并未真正触及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不具有说服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眼光,做老好人。只有那些时机选择正确,“不露痕迹”的表扬和鼓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真正发挥教育作用。怎样选择教育时机,包括创造教育时机,用怎样的方式评价,怎样正确的理解学生是非常有意思的令人着迷的工作。值得每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一生为之奋斗。山东省教育局将“教师忌语”及“教师寄语”印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无疑有利于防止教师过度批评学生,却也有可能出现为表扬而表扬的状况。但不管怎样,它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到底怎样说话,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用?就这个意义而言,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认识“教师忌语40条”、“教师十不准”

他们反映:不少教师说这也不准做,那也不能说,学生没法管了,教师没法当了。有的校长认为,教师本来对工资不能全部兑现就有意见,现在态度更消极了,不积极管学生了。尽管领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是不好的。 《中小学德育专题》的教学就是为了解决中小学德育中实际问题的。为此,我请一位校长给我带了一份阜阳市教育局发的这个材料,仔细阅读后,和校长进行了个别交谈,结合《中小学德育专题》的教学内容,发表了以下几点议论: 第一,市教育局的这些要求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央要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精神的,是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第二,这些要求体现了市教肓局领导对广大教师的关心爱护。按照这些要求去做,肯定可以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减少因教师出言不逊、体罚、变相体罚等引起的教育事故、教育官司及由此造成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第三,部分校长和教师的上述反映,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是有责任心的,出发点是想把学生管理好,教育好。多数教师是出于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之情,才说一些难听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是属于有好心、无好脸、无好话、无好行?为?的问题。 另外,有些教师虽有责任心,但无耐心,急于转变后进学生,有时也可能说一些难听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教育不良,多年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短期内能教育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好心,还要有耐心,有恒心,特别是要有爱心。否则教师只有好心而无好脸、无好话,无好行?为?,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学生会和老师顶撞、冲突,导致教育事故。 第四,从理论上讲,一些校长,教师的上述认识是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学生观不正确的反映,是德育理论水平偏低的表现。这些校长,教师多多少少存在着“师徒如父子”、“棍棒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思想,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自尊心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有时却把学生当奴隶对待。如莫言在其小说《我的老师》中所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他们总认为不打不骂、不管紧管严,学生就学不好。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 第五,一些教师认为执行“教师十不准”、“教师忌语40条”,“教师没法当了”、“学生没法管了”,言下之意,只有用体罚、变相体罚、不文明语言甚至非人道的语言指责、训斥、侮辱学生,才能管住学生。这说明这些教师的德育能力较差,德育方法简单、粗暴。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没法”管学生了,“没法”当教师了。讽刺、挖苦、打骂学生实属无能之举,无法之法。如果有热爱学生之心,感动学生之情,以身作则之行,循循善诱之能,引导激励之法,不用打、骂、罚,学生也愿意学好,也能上进。因为人人都有无限的潜能,都布向上之心。关键在你是发挥了他们的潜能,激发了他的求知欲、上进心,还是压抑了他们求知、求美、向善之心。 有的老师把学生的早恋看做是品德问题,这实属无知。早恋是人的生理发育到一定时期的正常需求,是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况且早恋不是真正的恋爱。阜阳市某学校初二男生因早恋被某老师带着几个女学生当众打耳光,他忍受不了这种羞辱,跳下颍河自尽。这个学生就是死于某老师的无知+无情+无德+无能+无法。许多教育事故的出现,教育悲剧的酿成都是由于教育者的无知、无情、无德、无能、无法造成的。看来,提高教育者?包括家长?的理论水平、德育能力、育人方法是当务之急。 第六、个别比较严重的教育事故是由于教育者师德太差,对学生特别是对有缺点、有毛病,有品德不良行为、学习又差的学生,无仁爱之心、善良之心、同情之心、责任之心,缺乏人文关怀。有的老师是出于对顶撞过他的调皮学生的打击报复。有些侮辱学生人格、刺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行,实属非人道、非人性的。如上面那个例子。我在农村某中学上函授课,一女教师告诉我:一位教师说学生“你爸和你妈亲近结婚,怪不得你那么笨”。我们有必要从人性、人道、人权、人伦、人格、人文教育的高度深刻认识此类问题,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基于人?基于人的本性?、根据人?人的身心特点?、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人道化、人文化。 我想,如此认识这两个材料,就不会有消极情绪,就会积极的、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