惚怎么读
惚怎么读 惚: [hū] 恍惚,精神不集中或一种方言。一、现代释义基本解释〔恍~〕见“恍”。 恍惚 huǎnghū(1) [ecstasy;absentminded]∶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二、方言集汇粤语:fat1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梅州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赣方言:fwɛt4,恍惚,糊涂。如:我人都惚的,莫问我韩语:HOL 홀越南语:hốt 三、古籍释义康熙字典【卯集上】【心字部】惚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糜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测貌。 又心志惘也。《老子·道德经》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扬子·法言》神心惚怳。《传》作曶怳。 亦通作芴。《庄子·至乐篇》芒乎芴乎。《注》与惚同。 又通作忽。《史记·司马相如传》芒芒恍忽。《汉书·音义》慌忽,眼乱似有无也。 又叶卢屈切《枚乗·七发》恍兮惚兮,聊兮栗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笔切。 [2]
惚怎么读
惚的读音:hū。首部:忄。笔画:11。五行:水。五笔:NQRN。笔顺读写:点、点、竖、撇、横折钩、撇、撇、点、斜钩、点、点。释义:(形)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恍惚。(记得、看得、听得)不真切;不清楚。谜语:勿存二心(打一字)。词组:愰惚(huàng hū)、惚恍(hū huǎng)、慌惚(huāng hū)、怳惚(huǎng hū)、惛惚(hūn hū)、惚怳(hū huǎng)、惚慌(hū huāng)、恍恍惚惚(huǎng huǎng hū hū)、精神恍惚(jīng shén huǎng hū)、迷离恍惚(mí lí huǎng hū)、恍兮惚兮(huǎng xī hū xī)、神情恍惚(shén qíng huǎng hū)、戎马倥惚(róng mǎ kǒng hū)、神魂恍惚(shén hún huǎng hū)、茫惚(máng hū)、恍惚(huǎng hū)、心绪恍惚(xīn xù huǎng hū)、神思恍惚(shén sī huǎng hū)、芒惚(máng hū)、心神恍惚(xīn shén huǎng hū)。
戎马倥偬的读音是什么?
戎马倥偬的读音是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偬,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军务繁忙。近义词:戎马生涯、东征西讨。反义词: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处: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示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保国家。”清·冯桂芬《重建张忠敏公祠记》:“公抚吴凡六年……乃於戎马倥偬之隙讲求水利。”《花月痕》第六回:“两月以前,戎马倥偬;岂知今日群花围绕,玉软香温?”近义词戎马生涯,汉语成语,拼音是róng mǎ shēng yá ,意思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出处:袁鹰《悲欢》:“对于几十年戎马生涯的老战士……还不什么比这更使人豪情奔放、热血沸腾的呢?”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部队生活。示例:我的父亲,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第一乐章
戎马倥偬怎么读?
读音:[róng mǎ kǒng zǒng]1.出处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2.释义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3.近义词东征西讨戎马生涯南征北战4.反义词安居乐业安于现状安土重迁5.例句不想今日与老友相会于戎马倥偬之中,真叫人大喜过望。曾记否?千里关山,戎马倥偬,霜寒未曾拭。
龃龉怎么读音
龃龉的读音是jǔ yǔ,具体释义如下:表达意思: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不相投合,抵触;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不顺达。多指仕途;谓别离。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形容词,修饰主语或宾语。例句1、有天她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她离婚的妹妹与自己的男朋友因发生龃龉而出现裂痕了。2、一切与之稍有龃龉的预设,不管它表面上看来是如何根深蒂固,都应置疑,都应予以不客气的批判和扬弃。3、因为他不愿同自己的这位显贵的定户和买主发生龃龉,只好作了闪烁其词的回答。
岣嵝怎么读音
岣嵝的读音是gǒulǒu。岣是一个汉字,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山巅,二是指位于湖南衡山的一座山峰。嵝,是一个现代生僻字。一、岣古籍解释《广韵》古厚切《集韵》举后切,𠀤音苟。《博雅》岣嵝,山名;又楚衡阳城南有岣嵝峰。详嵝字注;又《集韵》《类篇》从居侯切,音句。《广韵》举朱切《集韵》恭于切,从音俱。义从同。二、嵝古籍解释《广韵》力主切《集韵》《韵会》陇主切,𠀤音缕。《博雅》岣嵝,衡山。衡州南岳有岣嵝峰,上有神禹𥓓。《广舆记》禹祀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𥳑玉牒於此。今禹𥓓皆蝌蚪字。《韩愈·岣嵝山诗》岣嵝山尖神禹𥓓,字靑石赤形模奇。《宋·方翥·石鼓诗》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𥓓。三、岣嵝碑岣嵝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原迹曾消失千年。2007年7月上旬重新被发现,现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均有记述。
"簟璁醭歙艽绱癀穑魍旃偬彘硪钚鲥硐蓰"用拼音怎么念?
1.硪wò 2.钚bù 3.鲥shí
4.簟 diàn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同本义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礼记》 簟diàn 1.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2.指日常用来作障蔽和垫物的竹席。 3.竹名。参见"簟竹"。
5.璁 似玉的美石,多作装饰品 璁cōng 1.似玉的美石,多作装饰品
6.醭 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7.醭bú 1.酒、酱、醋等因败坏而生的白霉。亦泛指一切东西受潮而表面出现霉斑。
8.歙〈名〉she 县名 歙砚 歙 xi 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 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老子河上本》 崩腾歙众流,泱漭环中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歙蠡吞沱。――《石帆铭》 通“翕”。收缩,敛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老子》 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 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 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 歙xī ⒈吸气,收敛。 歙shè ⒈歙县,在安徽省。
9.艽jiāo 艽qiú 1.荒远。参见"艽野"。 2.禽兽巢穴中的荐草。
10.绱 把鞋帮鞋底缝合成鞋 绱(鞝)shàng将鞋底与鞋帮缝合:~鞋。
11.癀huáng。12.穑sè 13.魍wǎng 14.旃zhān 15.偬zǒnɡ 16彘zhì 17.硐dònɡ 18.蓰x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