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农历阳历对照表
1953年农历阳历对照表:1、一月2、二月3、三月4、四月5、五月6、六月7、七月8、八月9、九月10、十月11、十一月12、十二月农历起源农历,应该来说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先秦,夏民族大抵是使用太阳历的,商民族大抵是使用太阴历的。到了周朝,西周大抵是使用太阳历的。到了东周,各民族纷纷崛起,周民族的各诸侯国和商、齐等民族充分融合,形成了阴阳历。黄帝历这种名称可以反映出历法超脱国别的需求,是民族融合的体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基本上奠定了阴阳历的主体地位。秦历原本是太阳历,统一之后,应当直接嫁接了楚历(李斯是楚国人),并更名为颛顼历,来宣扬政治正确。汉代秦,基本上延续秦朝制度,至做了少量的变更。韬光养晦几代人之后,到汉武帝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实质性的统一。太初历的出台,正式奠定了农历的法定地位。修修补补两千多年,到1912年1月2日,孙大炮宣布改用西历,农历才丧失法定地位。
1954年农历阳历对照表
1954年农历阳历对照表如下:农历和阳历区分如下:一、时间不同。阴历是平年十二个月,全年时间为354天或355天。而阳历是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个闰年。二、天数不同。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来确定阴历,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而阳历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数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三、叫法不同。阴历俗称农历,通常的称呼是月初为某月初几,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为九月三十,称呼后面不加“日”字。而阳历又称公历,通常的称呼为某月某日,如:三月十二日,四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时间必跟“日”字。农历和阳历的来源不同:1、阴历:阴历是中国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2、阳历: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